资源描述:
《对于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比较对于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比较导读:摘要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两个学派,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儒家和道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学做出深入的深思和分析,在我们当代思想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儒家道家人生哲学 :A:1009-0592(2009)11-361-02 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提出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都存在着极大的影响。下面分析这两种思想的异同。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是关于人
2、的学说,或者是关于人生的哲学的。儒家的人生的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教诲人们应该怎样的生活,如何做人。历代的儒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人生的哲学作了分析。儒家的人生哲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人生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所贡献。因此,儒家的人生哲学具有乐观主义的性质的。儒家特别重视现世的人生,珍视生命的价值,肯定生命的作用,追求生命的价值。他强调人在人生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认为人是人生的主体,是自己人生活动的主宰。儒家认为,人生的不朽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儒家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奋斗精神,追求道义,并为人们构建并执着的追求仁爱精神,反对那种把世界视为苦海,悲观厌世,无所作为的人生哲学,反对那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反对那种无视人的物质需要,否定人的物质利益,以追求虚幻的来世幸福为目的的绝对禁欲主义的人生观。 人生理由也是道家哲学的内在的主题。道家的哲学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其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其基本的精神却在“自然”两字。所以,它的人生哲学既具有重生和轻物的特点,呈现出鲜明的自然主义的色彩。道家的人生哲学从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人的
4、关系出发,阐述人生的态度。道家的人生哲学的第一个观点是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强调人应该复归自然,人得之于天的自然本性才是至正之德。道家的第二个人生哲学的观点是“重生轻物”,淡化名利。道家的第三个人生哲学的观点是倡导与世无争、全生避害,躲开人世的危险。 一、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的相同点 第一,儒家和道家都是乐生的人生态度:儒家认为人生是难得的。人是万物之灵。既然为人,就应该积极的把握人生,发挥自己的重大作用。这都表现了儒家对人生的积极的态度。先秦的道家比较达观,对生死没有那样的执着。道家崇尚自然,认为生和死都
5、是自然界正常的现象。道教主张要修炼,修炼的目的就是要长生成仙,神仙可以长生不老,能够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道家对人生是积极顺应的。 第二,先秦的儒家和道家无论是“仁”或是“道”的思想,都是济世救世的情怀奔走四方,以持守真道的决心授徒讲学,无论是出处进退,都充分的表现了对人的关注。虽然他们对人的苦难的感受程度不同,所实行的拯救策略也不同,但是他们确实是胸怀天下,冷恤众生的。 第三,儒道都采取类推的思维方式来寻求社会理想的实现道路。儒道都主张非暴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道家提倡要从自身做起,自己修好道,再逐步推广开
6、来。强调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该修道积德,修好自身,从而影响到家、乡、邦、乃至天下。这种涉及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是一样的,都强调从个人开始,并逐步扩大影响范围,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修好自己,整个的天下就是理想状态了。可见儒道都是循着“个人——社会”的模式来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 第四,在实现人生的社会理想的方式儒道也是有相同之处的。儒道的“有为”与“无为”是相通的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比较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整理提供,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有为”
7、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差别很大,但实际上,道家的“无为”还是“有为”的。“无为”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以“无为”达到“无不为”。儒家虽然倡导“有为”,但实际上儒家也有“无为”并不排斥“无为”。 第五,儒家和道家都关切人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儒家赋予生命的价值以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儒家认为成就最高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的价值就在现实世界之中。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生命价值高于物质生活和物质生命的价值。道家重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即个体价值,它主张顺应自然,反对刻意认为,以自然、完美为满足,最终复归自然。 从以
8、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儒道两家存在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正是这些相同和相通指出推动了儒道两家的相互吸收和相互提高,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弘扬和发展。 二、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的不同点分析 第一,儒家与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不同。儒家关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与儒家的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不同的是,道家不只关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