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

“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

ID:2378194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_第1页
“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_第2页
“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_第3页
“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_第4页
“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沙地樟子松小苗造林采用“套笼”技术,解决了“遮阴问题”和“兔害困扰”技术难题,此法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在生产实践中大面积推广,收到了良好效果。因此,探讨“套笼”技术在樟子松小苗造林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关键词:“套笼”技术;樟子松;应用  建国以来,榆林沙区人民结合种草、封沙育草、设置沙障等乔、灌、草三结合措施,对沙地进行大规模的治理,促进沙区农牧业的发展。但是,沙区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展,草地退化、沙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日益恶化的生

2、态环境,给沙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加快沙区林业发展,己成为沙区人民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成为沙区人民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沙地樟子松造林长期以来因遮阴问题和兔害的困扰,致使造林成活率不高,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选用1~5a生樟子松营养袋小苗,采用“套笼”法进行造林,解决以往常规造林成活率不高的技术难题。并在生产实践中大面推广,使成活率大幅度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1樟子松  樟子松(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Litv.)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

3、,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1.1耐寒性强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同时在干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1.0~2.0m,最深达4.0m以下,侧根多分布到距地表10.0~50.0cm沙层内,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1.2适应性强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

4、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1.3抗逆性强樟子松抗逆性强。据调查10a生油松曾受到松针锈病的危害,而相邻的樟子松受害较轻;对松梢螟危害与油松相比亦有较强的抵抗力;辽宁南部地区,赤松、油松均遭松干蚧危害,唯独樟子松未发现受害[1]。1.4寿命长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年龄达150~200a,有的多达250a,在章古台的条件下,5龄以前的生长缓慢,6~7a以后即可进入高生长旺盛期(每年高生长量30.0~40.0m),如人工固沙

5、区21a生樟子松平均高达8.6m,胸径14.8cm,最高10.4m,胸径25.0cm。2“套笼”技术简述2.l适用范围选择樟子松苗木1~5a生,顶芽饱满,苗高50.0cm以下,冠幅在30.0cm以内,根系完整(带营养袋或土球)的苗木进行造林。2.2笼的制作上径10.0~15.0cm,底径40.0~60.0cm,高80.0cm,逐层编织成柱筒喇叭型,主胫6根(D≥1.0cm),编织材料可选择沙柳、乌柳、紫穗槐、柠条、旱柳萌条皆可,上、底径、高、大小规格以苗木高度和冠幅而定,具体以围定幼树但不妨碍幼树为准。2.3套法沿栽植穴四周逐株栽深20.0cm,

6、把幼株围住,将新栽幼树套住(以风吹不动为准)。2.4“套笼”时间随栽随编随套或栽后逐株套皆可,但必须在栽后10d内完工,以达到遮阴的目的[2]。3立地条件不同“套笼”辅助措施不同  樟子松适应于沙地造林,在固定沙、半固定沙、流动沙地皆可造林,“套笼”技术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辅助措施不同。3.1固定沙地栽植前必须按设计要求清理栽植穴旁植被,但幅度不宜过大以防风沙流失,一般在1.0m×1.0m,外围植被保留,在1.0m范围内的杂草及灌木剔除,草灌根系必须连根拔起除去,以防灌木萌发再生,栽植好后,随栽随套。在固定沙地低产林改造中应用较多。灌条不得丢失,可

7、随时做为编织材料,一举两得。3.2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可就近取材编织笼,流动沙地有材料提供的随栽随编,无编织材料的可直接将成品笼运至造林地套栽。在造林时切记流动沙地在迎、背风坡1/3以上不得栽植,丘间地可全面栽植,在1/3和2/3之间栽植,必须全面一次性搭设障蔽。4樟子松生物学特性与“套笼”技术优点分析4.1解决了“遮阴’’难题众所周知,樟子松在苗期及幼龄期特喜荫,沙地强烈的干燥、蒸发、日灼使樟子松在苗期及幼龄期易得立枯病而致死亡。采用“套笼”遮阴使新栽苗在缓苗期最大限度的得到遮阴保护。4.2解决了“风蚀”难题樟子松在缓苗期、冬春两季和

8、幼龄期造林地条件恶劣,常规造林法在北方地区遇到(古历1-5月)5个月的大风扬沙天气,极易把幼苗连根拔起,采用此法将幼苗套住,达到了立式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