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30893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水生植物造景及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水生植物及水生植物造景课程:植物造景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学号:0617109姓名:刘曈指导老师:伊贤贵摘要:一泓池水,荡漾弥渺,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在池中、水畔结合植物的姿态、色彩来造景,会使水景大为增色。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吸收水体中的养分物质对富营养化水体起到净化作用,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潋滟,如在画中游”的自然美景。关键词:水生植物 植物造景古典园林近年来,水生植物在我国园林水景中的应用,异军突起,其发展趋势仍方兴未艾。就水生植物应用的面积大小而言,从宅院数平方米的方圆小池,扩展到风景区
2、、自然保护区数公顷或数十公顷的大湖面:论其应用种类的多寡来说,从单一的荷花,发展到百余种乃至数百种(包括品种)的水生植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反应园林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强调其生态效益。所以,在人们日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大环境下,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体景观营造以其贴近自然、迎合人们追求原生态的审美意识而受到大众亲睐。一、水生植物及其应用简史凡生长在水中或湿土壤中的植物通称为水生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水生植物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植物群,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的湖泊、池塘、水库
3、、溪河、沼泽及海域,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在园林中,对水生植物的分类按其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可分为浮水植物(浮叶花卉)、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挺水花卉)、沉水植物(观赏水草)、海生植物(红树林)以及沿岸耐湿的乔灌木等滨水植物。1.浮水植物。整个植株体(包括根系)漂浮于水面的水生植物,如凤眼莲、槐叶萍、绿萍等。2.浮叶植物。根部生于泥中,只有叶片浮于水面的水生植物,如睡莲、王莲、芡实等。3.挺水植物。根部生于泥中,但叶片及叶柄挺出水面,或生长在湿地上的水生植物(也叫湿生植物),如荷花、千屈菜、再力花、水葱、香蒲等。4.沉水植
4、物。整个植物体都生活在水中,只有少量的种类在花期将花部极少部分茎叶伸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如椒草、水车前、皇冠草、水榕等。5.海生植物。生长在海水中,并扩伸至烂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称为海生植物,亦叫红树林,如水椰、红树、秋茄树、老鼠筋、角果木等。水生植物在我国园林水景中的应用,其历史久远且广泛。早在2500年前,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的离宫修建“玩花池”,池内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专供宠妃西施欣赏,这是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应用的最早记载。在江南私家庭院水景中,水生植物的应用更为广泛。如苏州拙政园中,多处以水生植物造景且命名。“远香堂”
5、之景,取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境。又如吴江市同理古镇退思园中“菰雨生凉”之景,位于中心水池东南隅,当年荷菰丛生,野趣甚浓。在西方国家,观赏水生花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习俗。睡莲是非常受喜爱的水生花卉,古埃及人把热带睡莲作为太阳的象征来崇拜,因而睡莲成为各种祭典和礼仪活动的重要饰品。16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睡莲做公园的水景主题材料。而在发现王莲后,人们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则更浓了。此后,热衷于水景园的富有人家,开始狂热地种植热带水生植物,竞相寻找观花的珍贵品种。西方某些国家提倡野趣园,野趣最宜以水生植物
6、配置来体现。通过种植些野生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慈姑、荇菜、浮萍、槐叶萍;水底植些眼子菜、黑藻、苦草等,则此水景定能野趣横生。在水景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有浮水花卉如睡莲、芡实、萍蓬、荇菜、菱等;挺水花卉如荷花、菖蒲、小香蒲、水葱、千屈菜、芦苇、燕子花等;滨水乔灌木如落羽杉、水杉、竹类、木芙蓉、水松等。如今,水生植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专类水景园、野趣园的营造。随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用研究的深入,人工湿地景观也应运而生,成为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而容器栽培的迷你水景花园的出现,更是让都市居民的阳台或平台也能成为轻松有趣、令人
7、赏心悦目的好地方。二、水生植物的景观意义1、水生植物造景含义水生植物造景,即是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为材料,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合理地配置水体并营造景观,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态、色彩等自然美,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协调统一。2、丰富景观效果“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波明荇叶颤,风热萍花香”。诗中的水生植物景致给人一种清新、舒畅之感。水生植物不仅可以观叶、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荷叶青翠而洁净,波状叶缘更增添几分潇洒风姿,“菱叶荷花净如拭”(杜甫《渼陂行》),荷叶的表面有一层蜡质,落
8、在上面的水滴更有动势感,“点溪荷叶叠青钱,槕拂荷珠碎却圆”(欧阳修《七言散句》)。菖蒲是常绿水生观叶植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云:“人家以瓦石器种之,旦暮易水则茂,水浊及有泥滓则萎”。这里既描述了菖蒲的形态特征,也说明了喜水湿的生态习性。从宋代苏东坡的《七言散句》中“斓斑碎石养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