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

ID:2377954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 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 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 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 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疗与卫生话语鲁迅断然拒绝停滞在任一极点,而尝试在极限间的流动状态中生成自我,一个经由双重主体意识反躬自省的医生与拒绝被动的病人所淬炼而成的自我。卫生的现代性在中国兴起后,文学家如何在修辞、隐喻的意义上借用种种医疗与卫生话语?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凝固而成一种内外有别的病理学逻辑。鲁迅对自我主体的塑造,确立了一种理想状态中的病患关系,在今天提供了资源意义。卫生的现代性医学救国论在近代的张扬始于维新派思想家。医学话语的兴起,不仅在实际意义上要求医治国人的疾病以维护其身体健康,同时从身体过渡到国体,从保身保种过渡到救

2、国救民,指向对百疴缠身的中国施以新方。五四启蒙者和维新思想家一样,都将社会、国家、种族看做一个病态的有机体,等待施以回春之术。近代医学从属于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在修辞的意义上又被视为启蒙的生动喻象,二者叠加更彰显出医学与卫生话语的权势地位。1921年,周瘦鹃在《礼拜六》上发表短篇小说《父子》,描写一个青年学生输血挽救遇车祸的父亲,不幸总血管破裂而亡,受到新派的共同攻击。在新派眼中,封建旧道德和医学常识的隔膜都被视为落后、愚昧、反流的代表,由此也见出卫生的现代性在当时具有的权势。卫生的现代性与身体的国家化趋势相伴随。甲午战败之

3、后,知识精英将焦点从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转移到普通民众身上,民众的身体开始被塑造为富国强兵的工具和政治动员的手段。在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民话语中,新民之身体建构被视为解决国难的根本之道。根据学者的研究,进入20世纪之后,身体的国家化趋势大致奠定,并在20世纪40年代实现政治与民众身体的有效整合。卫生的现代性指向这样一种现代化方案:社会组织是一个装备了优良引擎和零部件的机器,个人是其中的齿轮或螺丝钉,在技术和工程性的规划下,巨大的社会机器按照日益完善的逻辑自行运作起来。鲁迅心意中的现代主体,既继承了启蒙思想中进步、公正、社会关怀等价值

4、;又汲取了西方浪漫传统的流风以克服理性主义的偏至,为审美情愫所滋养而精神发扬。内外有别的病理学逻辑20世纪30年代刘呐鸥的小说《礼仪和卫生》中,主人公启明从外滩走人中国人城区。刘呐鸥笔下的知识精英显然自觉认同积弱话语,但其自身却不在积弱者之中,并且正在日渐脱离病弱的群体而朝向现代性移动。启明在华界和租界间的踱步显示出耐人寻味的象征性。这是一种分离逻辑,精英自恃拥有科学的卫生知识和健康的身体状况而将自己脱离与不卫生的大众和落后的中国的联系。但讽刺的是,启明却离不开华界的妓女,刘呐鸥似乎在质疑将自身与不洁的中国区隔开来的可行性,兴许

5、更可怕而启明自身不愿承认也并没意识到的是,他的卫生习惯是可疑的,他可能就是一个带菌者。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文艺工们同样谨守着内外有别的分离逻辑:我们的躯体应该是健康和卫生的,细菌和疾病来自外部的侵入。内外有别的病理学逻辑还延续到了1949年后。20世纪50年代掀起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当时的文学界及文艺作品中均留下了印迹。比如全国文联曾发文严正抗议美国侵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冯雪峰在一篇文章中严厉驳斥了西方媒体关于瘟疫来自中国内部传染病的言论,以此捍卫身体内部的纯洁。30年代上海都会中知识精英的卫生意识,40年代延安文艺中含藏的

6、社会卫生学,以及5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中的全民动员,其实都共享着这一病理学逻辑。与此不同,鲁迅的逻辑充满了焦虑和绝望。他从不自认为通体清洁,反倒在抉心自食中自陈中些庄周韩非的毒。与此相伴随的,是对疗效的质疑,鲁迅的逻辑诚然不像内外有别的病理学那样泾渭分明、简捷乐观,但是至少,讳疾忌医决不能导向健康,人必须自己承认有病,方才肯延医服药。如今,对民族和自我的诊断以及其中内含的反躬自省思维,是否已经毫无意义?其实,对传统文化的批评,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文化力量的显现,在抉心自食的自我诊断中未始不合茹着文化自主、创新的可能与生机。主动参与的病

7、人鲁迅在医生的角色认同中有着一层中毒的自省,也就是说他深知自己也是一个病人,于是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从作家主体这一方来说,用文学来疗治人心赋予了其在道德和知识上的高人一等,作家拥有救治大众的能力与权力,鲁迅当然也内在于以疗治为总体喻象的社会启蒙,写了不少表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小说,这样的小说背后有着一双敏感而深沉的医生的眼睛。鲁迅自然是一位诊断国民性的医者,但同时他又从不自视高洁,这使得鲁迅一方面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他是疗治人心的医生,但从不自外于病人的疾痛凉热;甚至说,正因为他时时有同为病人的自

8、觉,故而能体贴民众的隐痛疑难。根据朱森之经典研究,19世纪以来现代医学的兴起完全改造了传统的病患关系。现代医疗心理学主张医患平等,相互尊重,彼此影响,双方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反躬自省的医生与拒绝被动的病人医生挟医自重,在病人面前权威、不平等关系的树立,正可隐喻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