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74803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0
《公共艺术价值何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艺术价值何在?公共艺术价值何在?近些年,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关于公共艺术的实践和讨论都多了起来。事实上,公共艺术(Public 公共艺术价值何在?公共艺术价值何在?近些年,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关于公共艺术的实践和讨论都多了起来。事实上,公共艺术(PublicArt)这个概念也是这些年才从国外移植过来的。以前,学术一点的称谓叫作城市雕塑或壁画之类,文气一些的人说接了个工程,更多的艺术家则比较直白地说接了个行活(私活)。因为这类作品大都很难体现艺术家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从甲方(一般是政府或企事
2、业单位)争取到一个靠手艺赚钱的机会而已。在那个当代艺术市场还没什么起色的年代,正是这类工作使一部分艺术家找到了改善生活的途径,并率先富了起来。这种甲方决定方向、出钱拍板,乙方围绕甲方出构思和手艺的模式,可以称之为公共艺术的行活模式。由行活模式产生的公共艺术,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它被放置到公共空间之后公众被动接受、评论的层面,这与当代公共艺术所强调的注重公民参与创作过程的公共性很不一样。因为公众只能被动评价,所以就产生了诸如赛先生还顶个球,德先生球都不顶之类的关于公共艺术的刻薄段子。显然,行活模式是一种行政集权和艺术家话语霸权的
3、产物,从当代的公共艺术观念出发,这是一种过时的、应该被摒弃的套路。但是,理想归理想,现实仍旧是现实。我们所能看到的是,行活的风格形式在变,讨论和展览方式在变,但行活模式本质上并没有变。当然,历史地看,行活模式也能够产生一些在美学上经得住推敲的艺术作品,但问题在于,行活模式产生不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的公共性,它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公共艺术的创造性和可能性。 笼统来看,当代中国的公共艺术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便是随处可见、普遍存在的由行活模式产生的公共艺术,这些公共艺术也可冠以城市雕塑、壁画或环境艺术设计之类的名目,其基本的特点就
4、是西方的大型艺术作品和纪念碑传统与中国古代扎彩应景传统的结合。纪念碑传统在威权政治和宏大话语衰落之后,变成了一种空洞的形式,但是这种传统在当代中国的造城运动中又找到了经济上的支撑,它与行政和资本权力为伴,颂扬政治的功能被作为美化和装饰的城市点缀功能所取代。这其实是复活了中国古代社会为了节庆、时令的需要而在城市的重要节点扎彩应景的传统,古代的扎彩应景也是装饰、点缀,强调热闹、讲头,它没有精神层面上的价值,是短暂的,但有明确的实用功能。也可以说,这类公共艺术,其实是把古代扎彩应景的传统纪念碑化了。本文由.L.收集整理其二,是展览
5、和学术意义上的公共艺术,艺术家和策展人把当代艺术方式、方法与艺术的公共性结合在一起,围绕展览而推进、基本上只为展览的时间段而存在的公共艺术。比如近几年在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艺术展览机构、双年展、艺术节上,以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名义展出的一些作品。这种公共艺术,一般更强调观念和艺术价值,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也常常会使用行为、参与、事件等当代艺术语汇,强调实验性、学术性和当代性,有时甚至以挑战公共性的方式来推进公民对公共价值的思考。这类公共艺术作品,放在当代艺术展览中就是当代艺术、实验艺术,放在公共艺术的展览中就是公共艺术。可以说,这类
6、作品是为了展览要求而被定义为公共艺术的实验艺术。 纪念碑化的扎彩应景公共艺术,与强调客户市场的设计、实用美术没有区别,从事这类创作的人可以是有一定艺术追求的艺术家、设计师,也可以是完全以赢利为目的的园林公司、装饰公司,这类作品给中国当代城市景观提供的正面价值是美化和装饰,其反面就是连形式都无法让人信服的视觉垃圾。这类作品大都是成熟风格或视觉模式的再生产,它几乎不提供任何有创造性的、批判性的价值观念。作为展览的公共艺术,会提倡创造性和价值观上的突破,这类公共艺术一般来说都是艺术家个体思考和创作观念的延伸。这类作品现在还特别依
7、赖相对独立的艺术世界,脱离了由策展人、美术馆(或特定的展场)、媒体等形成的固定氛围,很难在当下的公共空间中持续地存在并与社区产生有益的对话。艺术家一般也更看重其作为作品或事件的相对独特的存在意义。这类公共艺术的所有优点都来自当代艺术,缺点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当中国的当代艺术越来越被金融化、时尚化和媒体化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类公共艺术所提供的价值对于塑造一个成长中的公民社会是否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抑或说,他们只是在一种高调的自言自语中,以公共艺术的名义不断重复完成一个个艺术个体的名利场逻辑。 显然,我们有理由对这两
8、种公共艺术的存在现状都表示担忧。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主体,仍将是毕业于各种艺术类科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我们很难脱离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语境,脱离艺术教育的现实,在大学里培养出一些与以往的艺术家完全不一样的公共艺术家。因此,我想或许可以在当代艺术哲学和设计哲学的语境中,寻找一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