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中的通假现象教学

浅谈中职语文中的通假现象教学

ID:23766652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浅谈中职语文中的通假现象教学_第1页
浅谈中职语文中的通假现象教学_第2页
浅谈中职语文中的通假现象教学_第3页
浅谈中职语文中的通假现象教学_第4页
浅谈中职语文中的通假现象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职语文中的通假现象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职语文中的通假现象教学张燕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33400【摘要】通假字,是中国古书中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在教学中如何辨析通假现象,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文意。..关键词通假字原因类型辨析语文高考大纲明确指出,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2013年的18套试题中都考查了实词,每卷4个文言实词,一共考查了70余个实词可以看出,对文言实词考查得重点仍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等。对于通假现象,它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必须根据特定语境,并结合文意判断才能准确理

2、解。1.通假字产生的原因文言文中,为什么明明有本字,却不写本字而要写通假字呢?这个问题要从四个角度来认识。1.1这是古人的一种写作习惯、一种社会风尚比如"早"字,司马迁也曾用过,但因古人经常习惯以"蚤"代"早",所以司马迁也未能免俗。在《史记》中共出现通"早"的"蚤"字64次,直接用"早"字才27次;其中"蚤死"14次,"早死"4次;"蚤卒"8次,"早卒"1次。1.2唐代颜师古曾指出,古人在记录语言时"仓猝无其字"因而用了个同音字代替清赵翼在其《陔余丛考》一书中说得更明白:"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如此写的人固然可以说的写别字,但后人效尤,积

3、非成是,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1.3古书经秦火后,被焚烧殆尽直到汉惠帝才取消"挟书令",并从民间征集藏书。汉代大多数的书籍是靠老年人将脑子里所记忆的背诵出来,写出来,重新"著之竹帛"。由于背诵时只记住一个字的读音,未必能记住它的字形,因而记录时必然会由于方言、口音等的差异、记录者的文化水平等影响,而将同一字记成不同的形体。1.4古人好用通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上的原因就是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中常说的"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他们认为"凡字之相通,皆由于声之相近,不求诸声而求诸字,则窒矣。""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他们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音即能

4、表义。2.通假字的类型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对于通假字的归类也是不一致的。举例来说,苏教版教材把所有的通假字归入到古今字与异体字范畴,一律用"同"来释义。而人教版教材对于通假字则处理的比较清晰,明确的把通假现象分文狭义通假与古今字、异体字两类,用"通","同"来区分。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如"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

5、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泪"和"涙","睹"和"覩"。通假字: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现象,又简称通假、通借、假借。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本字,却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尽管借字与本字的字形、字义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种更确切的称谓,叫做"古音通假"。那些被本字借来的字就叫假借字,又叫通假字、通借字、假字、借字、假音、借音。3.在教学中如何辨析通假现象,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文意3

6、.1文言文教学中,在读音中辨析通假现象。如: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鸿门宴》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孟子?梁惠王上》3.女为人臣,不顾恩义(女--汝)《苏武传》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伶仃)《陈情表》3.2在例证中认知。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通假现象具有普遍性。如: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披)2.见其客朱亥,俾倪。(俾倪——睥睨)3.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辟——避)4.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辟——僻)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敝)3.3在结构中把握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熟悉形声结构规律。这为利用汉字形体结构掌握通假字打下了

7、基础。1.通假字是本字的声旁字。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俱)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供)③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④终老不复取。(取——娶)2.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形成通假。①距关,毋内诸候。(距——拒)②常在床蓐。(蓐——褥)③蒲苇纫如丝。(纫——韧)④云销雨霁。(销——消)3.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造成通假。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②使臣奉璧,拜送于庭。(庭——廷)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旨)④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非)4.辨析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