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ID:23749071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上传者:U-9953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_第1页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_第2页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_第3页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_第4页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张謇,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他艰苦创业,向传统科举制度挑战,大力提倡近代教育思想,先后创办了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盲聋哑学校的各级各类学校共计370多所,为近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从张謇的办学经历为载体,论述其教育思想。  一、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  张謇,既是实业家,也是教育家。在他的思想中,实业和教育是应该相互支撑的。张謇说:“南通有纱厂,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这是张謇“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甲午战争以后,张謇深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在谈到日本由小国跻身列强的经验时说:“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苟欲兴工,必先兴学。”至此,张謇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在处理实业与教育的关系时,张謇始终把实业放在首位。他指出“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借”5 ,这说明张謇办实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展教育。从1895年到1924年,张謇共创办了广生榨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大达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公司、通海垦牧公司、淮海实业银行、大有晋盐垦公司等20多个工厂企业。南通实业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尤其是为办学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张謇本人从1900―1925年,把实业所得薪金257万元,都用于了教育、慈善事业和地方公益事业。至于各工厂企业及其他股东的捐款就更多了。在困难时期“纺厂筹应教育之需要,每年亦七八万”。张謇指出:“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唯取诸实业,所谓实业为教育之母是也。”  二、师范为教育之母  张謇是中国近代创办师范教育的鼻祖。他在190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他深切地认识到“师范为教育之母”,因此提醒国人“中国今日国势衰弱极矣,国望亏损极矣”,“诸君以为可耻否乎!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因此,在创办南通师范学校后,张謇又于1906年创办了南通女子师范学校。  张謇在首创师范学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1902年,他向当时的江苏省政府请求官立师范学校,不但没有得到支持,反而挨了一顿批评。他非常气愤,下定决心自立师范学校。他改建和扩建了南通城南的千佛寺,“成屋凡一百三十余间,合之培垫基地、购备图书仪器、动用器具,费三万数千元矣。”后又“购城北北吕家巷陈氏旧宅葺为校舍”,到1909年“来学人数渐增,乃购城北市河岸珠媚园暨左右民房改建”。  三、普及社会教育5   张謇认为要实现开民智、通风气,改变中国国民愚昧无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首要推行社会教育。此外,在国民教育中,初等教育是基础,没有完备的初级教育,就不会有高级知识人才,其他诸如富国强民便无从谈起。1903年,清政府发出实施义务教育的命令,但各地多未认真执行,“真正在地方上推行义务教育的,应是张謇于南通推行普及教育开其端”,“真正具有计划普及小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应首推张謇”。  张謇主要在故乡南通办学。为了改革普及国民教育,他把师范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与当地实业密切结合较为完整的独创性教育体系。除了广设小学,创办中学、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外,还根据南通地方实际需要,兴办各类型的学校。例如,南通工业首推纺织,张謇就办起了纺织染传习所,纺织专门学校;开办法政讲习所、巡警教练所、监狱学传习所,服务南通自治所需;兴办医学专门学校,设立医院,培养医生;为了充实南通文化生活,他办起了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伶工学社,培养戏剧人才等等。张謇的社会教育不仅造福了南通,而且影响了全国。就是我们今天的现代教育,也是发展和完善了这个教育体系。  四、注重职业教育  张謇创办职业教育有很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以教育改良实业”,以实业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振兴实业。他说:“夫学生之入实业学校,固将为实业界效力也。”所谓实业,是指农、工、商三业。他认为“农工商皆资学问”,所以“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1899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事业有了成效之后,就开始创办职业教育。张謇在“农工商皆资学问”5 思想指导下,倡导和创办各类职业学校。到1920年前后,在南通一地,除了通师曾附设有测绘科、工科、农科、蚕科,女师曾附设有手工传习所,还陆续创建了工商补习学校、镀镍传习所、女子蚕桑讲习所、女红传习所等;有培养政工巡警等方面工作人员的法政讲习所、巡警教练所、盐场警长尉教练所、监狱学传习所、宣讲练习所等;培养中高级科技人才的甲种农业学校、纺织专门学校和医学专门学校(此三校后来合并为南通学院)、商业学校、银行专修科等,共有20多个不同专业的职业学校。仅有百万人口的南通一县有这么多的职业学校,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张謇的职业教育体系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他创办的许多职业学校是从业余或短期讲习所开始,然后发展到中等和高等的职业教育。例如纺织业,为了防止技术人才的造就,1912年在资生铁厂的空屋内,因陋就简地办起纺织染传习所。到1913年,又在大生纱厂之侧捐资建校舍,成立“纺织专门学校”,后来该校成为普通高校的同时,尚办高级职业班。  张謇十分重视学习的务实和实践,他要求学生“负责任,如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提高实际能力。各类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主要教授专业技能,如女红传习所课程有刺绣、美术、伦理、习字、体育等课,但每天有6个小时是学习刺绣课程。张謇还十分重视实习场所建设,强化技能训练,他重金购置设备,开办实习工场和技能实践室。先后建立纺织、针织、金工、“银行实践室”等实习场所。他还提出职业教育“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德行必兼艺而重,而艺尤非德行不行。”5 例如纺织专门学校四个学年均安排伦理课程,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勤劳俭朴、勇于进取。他在《河海工程测绘养成章程》中提出“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学生高尚之人格”,“养成勤勉耐苦之习惯”。  五、结论  张謇是处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人。由于知识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局限,张謇的教育思想在某些方面尚比较保守。比如,他主张用封建道德教育学生,反对自由平等,要求学生关门读书,反对学生“涉外界漩涡”等等,都是值得商榷的。但是,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张謇能够毅然抛弃仕途,开办实业以支撑教育,又是值得完全肯定的。而且,他所倡导的“实业救国”的精神,艰苦创业和力求奋进的精神,以及“知行并进”、“学求致用”的学习方法,都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季子九录?????教育录》第5卷,第15页,张謇著,张怡祖编,上海:中华书局,1932  [2]《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特点》张廷栖王观龙,《教育与职业》1998年第9、10期  [3]《张季子九录?????教育录》第2卷,第15页,张謇著,张怡祖编,上海:中华书局,1932  [5]《实业文钞》第1卷,第1页,张謇,上海:中华书局,193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