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39133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大安北油田黑帝庙油层油藏特征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安北油田黑帝庙油层油藏特征的研究 关键词:大安北油田黑帝庙油藏特征成藏条件 大安北油田构造位于中央坳陷区和西部斜坡区两个相对升降运动的一级构造单元的过渡带,属于阶地挤压构造油气聚集带,主要发育三角洲储层和断裂背斜构造带,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通过近几年来的油气滚动勘探开发,相继发现了D2-7、D2-6、D52-6等含油气区块,揭示了黑帝庙油层HⅡ2、HⅡ3等多层含油层位和以大安长轴背斜构造圈闭及大安逆断层控制的多个油气藏成因。但是,大安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断块小、断层多、含油饱和度低、油气平面分布复杂。笔者依据油气勘探
2、新理论和相同沉积构造背景条件下油气藏的聚集规律,研究该区断裂组合特征、沉积微相类型、砂体展布特征及油气成藏机制,充分挖掘石油勘探开发潜能,以增加新的石油地质储量[1-3]。 一、研究区地质背景 大安北油田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境内,北邻嫩江,南为海坨子油田,西部有红岗油田。嫩三段黑帝庙油层分为HⅡ1、HⅡ2和HⅡ3砂组,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组成,厚度约90-110m,其中HⅡ2、HⅡ3砂组是该区重点含油储集层。 区域研究表明,该区经历了断陷、坳陷和萎缩三个构造演化阶段。侏罗纪末期燕山Ⅲ幕构造运动使深层构造定型,青山口
3、组末期构造运动为大安北地区构造的发育、演化奠定了基础。受大安逆断层控制,大安北地区派生出一系列以北北西向为主的羽状断层,呈雁列式排列。嫩江组末期燕山Ⅳ幕构造运动,使东部大安逆断层、西部红岗逆断层及受两大逆断层控制的大安构造和红岗长轴背斜构造显现雏形,最终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图1)。 二、区域构造特征 大安北地区在明水组末期构造运动受南东向的挤压力作用,使基底同生正断层反向逆冲,形成了大安长轴背斜构造圈闭和大安逆断层。大安逆断层下起基底上到白垩系明水组末期,工区内走向为北西向,断层平面延伸较远,受基底断裂控制,具明显多期活动
4、特征。 图1大安北地区黑帝庙油层顶面构造图 从图1上可以看出,大安北地区构造形态为一不对称的北东走向的长轴背斜构造,背斜长轴14.5km,短轴3.1km,翼部地层倾角3~5°,闭合面积44.9km2,闭合幅度58m。区域内断层主要分布在大安逆断层西侧,断层均属北北西走向的正断层。本区次级断层较发育,在大安逆断层西侧,发育一组北北西走向的羽状派生正断层。断层倾角40~50°,断距一般在10~40m之间,断层延伸长度在3~5km之间,最大可达16km以上(表1)。 表1断层基础数据表 三、储层沉积特征 1.
5、储层岩性物性特征 黑帝庙油层砂岩主要是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图2)。对黑帝庙油层174块样品进行了统计,石英含量介于18.0~50.0%之间,平均值为30.8%;长石含量介于22.0~48.0%,平均值为34.8%;岩屑含量介于22.0~46.0%,平均值为34.5%,主要为岩浆岩岩屑。同时对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平均为0.46,说明研究区碎屑沉积物离物源较近(表2)。对黑帝庙油层228块样品进行了结构成熟度的研究,有24个样品属于未成熟的,占全部样品数的10.53%;
6、有105个样品属于成熟的,占全部样品数的46.05%;有99个样品属于极成熟的,占全部样品数的43.42%,成熟和极成熟的样品占全部样品89.47%(表3),表明研究区储层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不一致。 图2黑帝庙油层砂岩岩性三角图 表2黑帝庙油层砂岩成分成熟度统计表 表3黑帝庙油层砂岩结构成熟度统计表 同时对黑帝庙储层111块砂岩样品孔隙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孔隙度分布在3.6~33.12%之间,平均值为21.18%,频率分布呈现单峰型,峰值位于20~25%之间,峰值样品数占36.72%(图3)
7、;对黑帝庙储层102块砂岩样品渗透率数据进行了统计,渗透率分布在0.0110-3μm2~231410-3μm2,平均值为148.8610-3μm2,频率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分别位于110-3μm2~1010-3μm2和10010-3μm2100010-3μm2之间,峰值样品数分别占25.12%和29.60%(图4),表明研究区储层为中孔中渗的特点。 图4黑帝庙油层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2.储层沉积特征 对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大安北地区黑帝庙油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
8、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图5),嫩三段沉积时期,湖盆开始萎缩,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长春岭肇州水系。HⅡ2和HⅡ3沉积时期,物源充足,总体特征为:泥岩颜色明显以灰、灰绿为主,氧化色大大减少或缺失;还原性自生矿物发育,如黄铁矿、菱铁矿;化石增多,常见蚌壳、鱼、介形虫等淡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