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30384
大小:21.4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0
《住宅设计规范,住宅电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住宅设计规范,住宅电梯 篇一:住宅设计规范中有关电梯要求的说明 住宅设计规范中有关电梯要求的说明 该帖被浏览了1379次
2、回复了6次 4.1楼梯和电梯 目前国内住宅楼梯间绝大多数是靠外墙布置的,这有利于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和排烟,也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使用及防火疏散的要求。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当受平面布置限制不能直接对外开窗时,则须设防烟楼梯间,采用人工照明和 机械通风排烟措施
3、,以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要说明的一点是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m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原因是:①过去,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一般采用或(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目前单元式住宅
4、都趋向一梯二套,服务套数少,相应楼梯间面积也可减少,如采用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m2左右使用面积,而砖混住宅开间楼梯间,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它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从各地调查中看,采用开间楼梯间很普遍,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前苏联规定不小于,台湾省规定不小于,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了“不超过六
5、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但七层和七层以上 单元式住宅或所有走廊式、塔式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应为。 原规范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高度不大于,其坡度为°而偏陡,与国外标准相差很大,居民上下楼颇感费力,尤其是老年人。现将踏步宽度修改为不小于,高度不大于,坡度为°,接近舒适性标准,在设计中也能做到。按层高计,正好设16步,面积增加也 不多。 实际调查中,楼梯平台的宽度是影响搬运家具的主要因素,本条比原规范中规定的平台最小宽度增加了,为,如平台上有暖气片、配电箱等凸出物时,
6、平台宽度应以凸出面起算(图1),垃圾道不宜占用平台(图2)。调查中发现有的住宅入口楼梯平台的垂直高度在左右,过人碰头,很不安全。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不小于2m。根据我国青年 人体有普遍增高的趋势,维持这个高度是必要的。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规定入口处地坪与室外设计地坪的
7、高差不应小于,第一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的沉陷;第二为了保证不使雨水侵入室内。当住宅建筑带有半地下室、地下室时, 应严防雨水倒灌。 楼梯井宽度过大,儿童易在楼梯扶手上做滑梯游戏,容易产生坠落事故, 因此规定楼梯井宽度大于,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电梯是中高
8、层、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多少层开始设计电梯是个居住标准的问题,各国标准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规定四层起应设电梯,前苏联、日本及我国台湾省规范规定六层起应设电梯。我国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房间在五层以上或最高层的楼板面高出地平线在17公尺以上时,应有电梯设备”。1987年,《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七层(含七层)以上应设电梯,但10多年来,全国除北京、上海严格执行规范外,很多城市仍大量地出现七层、八层乃至九层、十层都不设电梯的住宅。这类住宅在使用上极为不便,特别是对老、弱、残者上楼梯和搬运
9、重物更为困难。据调查,北京、天津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该市人口的12%,上海已占18%,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从住进五层、六层住宅后多年从未下过楼。本次规范修编严格规定七层(含七层)以上必须设置电梯,原因是,其一,从生理学观点来分析,正常人的登高能力是受限制的。根据对健康情况一般的中年人的实测,其登高运动量和生理反应 见表。 表 层数攀登高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