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事件”—美国新闻业的转折点

“水门事件”—美国新闻业的转折点

ID:23728615

大小:6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0

“水门事件”—美国新闻业的转折点_第1页
“水门事件”—美国新闻业的转折点_第2页
“水门事件”—美国新闻业的转折点_第3页
“水门事件”—美国新闻业的转折点_第4页
“水门事件”—美国新闻业的转折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门事件”—美国新闻业的转折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门事件”—美国新闻业的转折点【摘要】:对“水门事件”的一系列报道是美国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重点放在研究“水门事件”发生之后美国部分媒体的一系列反映和相关报导上,挖掘“水门事件”在调查性报导的形成、新闻舆论监督、新闻消息隐匿性的特殊贡献和深远影响。【关键词】:水门事件调查性报道舆论监督新闻消息隐匿性1972年6月17日凌晨,五个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的人被值勤警察逮捕。这便是水门事件的萌发,常被称为“水门盗窃案”。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早晨,《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头条以“企图在民主党全国委员

2、会驻地安装窃听器的五名罪犯”为题刊登了一篇报道,并在报道中指出窃贼中有前联邦调查局人员。6月20日,该报又以“白宫顾问与窃听嫌疑犯有直接联系”为标题,指出夜贼与一位前中央情报局探员有直接联系。[1]不久,又有两名政府官员因涉案被捕。此时,邮报的编辑们察觉到水门事件不是一个普通的入门盗窃案,很可能与政府内部密切相关。1972年下半年,多数媒体并未过多关注“水门盗窃案”的进展,有关水门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少,有被淡忘的危险。但是,《华盛顿邮报》专门派出两名年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此事进行调查。二人本着极其负责的态度对事件进行了全面、琐细的调查、采访工

3、作,不断地将事件的真相一步步揭露。7月下旬,两人以一张支票为突破口调查出了窃贼与“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Creep)的联系,随后又证实窃贼的薪水确实由Creep支付。在以后的调查中,两位记者根据白宫内部线人“深喉”提供的情报逐步将调查的矛头指向了白宫高级人员,包括尼克松的高级助理霍尔德曼。1973年1月,《华盛顿邮报》记者证实了水门闯入者与白宫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将水门事件的调查进一步深入。水门事件成为1973年最大的新闻。后来窃贼们的供词证明,《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是有道理的,并不是“缺乏根据的指控和道听途说”,两位记者的劳动也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华盛

4、顿邮报》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勇敢地坚持了这场真实与谎言的斗争。它的最终胜利,牢固地树立了其在美国新闻界中的地位。一、调查性报道的形成和发展1、定义调查性报道,也有人称为“揭丑”报道,是一种以暴露或揭示社会腐败现象为核心的报道,它试图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有意隐瞒事实真相的情况,来利用媒体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进行精密的、深入的采访活动,以便对不正当的行为做出强有力的解释。它不仅费时,且一般篇幅较长,常常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出现。[2]2、演变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经济垄断加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变革期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工人

5、处境悲惨、假药和不洁净食品充斥市场……一部分作家敏感地意识到这些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便试图用一种主动的、深入的报道形式来发掘、分析并解决问题。1903年,《麦克卢尔杂志》刊登了林肯·斯蒂芬的《扒粪运动》,揭露了市政腐败的情况。随后,1905年《柯里尔》杂志又揭露了不法商人在药物和食品里掺假的报道,这直接促成美国通过了食物和药物纯洁法,使公众对调查性报道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由于这类揭丑性报道篇幅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其们曾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称为“扒粪者”。至此,轰轰烈烈的“扒粪运动”掀起了美国揭丑性报道的高潮。而1972年的水门事件,不仅成为美国人真是生活中

6、的一个重要大事件,而且对该事的充分调查与报道方式一时间轰动美国新闻界。可以说,调查性报道的声望在水门事件中达到了顶峰。从“扒粪运动”到“水门事件”,从揭丑性报道到调查性报道,新闻报道的样式日趋完善,内容日趋丰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越来越细致,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新闻记者报道方式的成熟也为调查性报道增添了说服力。严格地说,揭丑性报道是调查性报道的胚胎,调查性报道将在揭丑性报道的基础上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不断地改造社会,促使社会前进。这一个变化历程既是新闻报道自身走向深入的表现,又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3、演变因素(1)传播媒介日益专

7、业化20世纪初,美国杂志异军突起,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一支有生力量。“揭露性杂志盛行一时,杂志在揭露贪污、腐化、犯罪以及奸商操作性市场方面走在报纸前头。”[3]由于报纸讲求时效性,几乎是一天一报,而揭丑性报道却需要长时间的调查、采访,显然报纸不能胜任此职责,于是被杂志所替代。同时,报业经营商为了扩大销路,在杂志上引入了趣味性的内容,而揭丑性报道就在严肃性中掺和了笑话式的风格,这恰恰符合了当时读者的品位,这么一来,在揭丑性报道中以杂志为主要的传播载体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到了20世纪中、后期,调查性报道的主要阵地转向报纸,此阶段的杂志充满了低俗味,太多过于浓厚的趣

8、味性,这不仅与商家们的盈利心理有关,也与写作团体不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