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ID:2372418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4页
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作探究学习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王生才王明年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三中学)    合作探究学习要从营造氛围、激发思维、注重方法入手来全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首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的观念,树立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变"

2、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    其次,要鼓励、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在学生中树立好问的良好风尚;对于提出的富有思考性、创造性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对于有些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实事求是地给学生讲清原因,并在课后予以回答。第三,打破传统的、唯一的、讲台与学生座位对峙的布局,创设出多样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座位排放模式。    如,教师在讲授"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时,为了营造民主、竞争的氛围,大胆地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探究性学习组,每组以教室为中心各围成半圆形,分别代表美、法、日、中、德五个国家。在

3、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下,展开了热烈而紧张的讨论、争辩,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期间,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就连平时未曾发过一次言的学生也能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的思维    首先,问题设计应有思维含量。那种照本宣科,大家能齐声回答的问题不是好问题。问题难易程度最好让学生"不思索,答不出;跳一跳,能想到".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其次,问题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第三,问题的设计思路上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提出问题,去分析思考

4、。"是什么"侧重对问题现状的分析;"为什么"侧重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要考虑问题的后果;"怎么办"则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自觉养成"三问"习惯,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克服思维障碍,教给学生问"问题"方法    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的有规律的创造性思维发问技巧比较多,主要有:(1)"假如"的问题方法,要求学生对具体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点、事物、时间的假设发问,(2)"列举"的问题方法,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3)"比较"的问题方法,就两项或多

5、项资料特征的关系比较异同。(4)"替代"的问题方法,用其他的字词、事物、含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5)"除了"的问题方法,针对原来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寻找不同的答案。(6)"可能"的问题方法,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可能的发展,或作回顾与展望的了解。(7)"想象"的问题方法,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8)"组合"的问题方法。提供学生一些资料,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有意义的资料。(9)"六W"的问题方法,利用英语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做出发问的问题。(10)"类推"的问

6、题方法,比照某一些事物的属性推出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属性。    上述"问题"方法既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又有进行集中性思维训练的;既有属于求同性思维的,又有求异性思维的。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综合训练。尤其应加强学生求异性、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科学的想象力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学风。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古浪三中特大班额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号:GS[2014]GHBZ059]研究成果之一。  浅谈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