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16397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教孩子“会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孩子“会学” 摘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会幼儿“会学”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说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生活中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会学”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09-001 我们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孩子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来让孩子更好地“会学”呢?笔者的做法是: 一、注重让幼儿发现和提出问题5 我们在教学中
2、要鼓励幼儿去探索,但是并不是整个课堂就以幼儿为中心来开展,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启发下,让孩子自己去动动手、动动脑来开展活动,达到整个活动的教学目标。比如说小班的科学活动《认识风》,教师带领幼儿走到户外,引导幼儿观看红旗、水波纹,很快孩子就会发现红旗在飘,水面有波纹是因为有风。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扇风,感受到风的存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观察、探究,动手操作练习,不仅仅是培养了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乐趣,也培养了孩子自主探究的精神。在这整个活动,教师不是直接把结果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风是什么,风的特性是什么,而是
3、让孩子自己研究、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注重让教师改变教学模式 灌输模式是培养孩子“会学”的绊脚石,一味的灌输,只会让孩子厌倦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从而出现了厌学的情况。如果我们改变一种方式,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除了能够改变老师灌输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能让孩子感受到教学活动中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孩子从“学会”变成“会学”。比如说开展数学活动区分长和短的时候,我让幼儿尝试在准备的材料中随便找两样东西比较长和短,然后回答教师的
4、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能够说出是自己看出来的,或者能说出是将两个物体重叠了。比较出长和短,再让幼儿比比教室里的蜡笔哪个长、哪个短,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然后再让幼儿动手来尝试测量。我们教师经过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孩子会使用工具来比较,但是有的还是不会的幼儿,就动手尝试来解决问题,不论他们的方法是对或者错,都要鼓励他们,这样不仅仅能让孩子学习到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注重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5一块,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
5、,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他们的好奇心也十分的强,他们总是对事物充满着各种疑问,常常能问出很多奇怪的问题。现在科技发达,孩子们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学校之外也能获得很多丰富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适时的给孩子补充、能够激起他们兴趣的知识经验,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让孩子在与同伴讨论中得到提高。比如说,大班数学活动“二等分”,活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有意识的给他们创造一个讨论的环境。让孩子来观察老
6、师头发。让孩子们来讨论一下,要扎两个辫子,但是只有一根绳子怎么办?孩子们讨论后,教师给幼儿示范将绳子等分成两部分,让孩子充分的了解等分的意义。再比如说,小兔子要把6只萝卜送给邻居吃,它可以怎么分呢?在抛出这样的问题后,再让孩子自由的讨论自己来发现6的几种分成方式。充分的丰富了孩子的学习经验。在开展大班的教学活动“沉与浮”的时候,先给孩子出示三艘不一样材料的船只,让他们自由讨论和猜测他们放入水中后可能会发生的现象,他们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得出结论,再集体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从而得到提高。 四、注重教学中的知识迁
7、移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新授的知识往往会与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交集,我们要及时的抓住他们的关联点,适时的迁移知识,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在我们引导幼儿了解6有哪些分成后,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根据分成数字来创编情境,比如说6可以分成5和1,引导孩子说出6可以分成1个妈妈和5个宝宝。再如,在开展绘本教学“好饿的小蛇”的时候,在讲述故事时,让幼儿猜测小蛇吃的是什么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这个形状的?让幼儿在自主寻找过去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
8、“会学”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孩子们对过去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巩固,让他们在新授中回顾旧的知识,这样很大程度提高了他们5“会学”的能力。 五、注重幼儿之间个体差异 在让孩子“会学”的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能力也必然是不同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缺点,由于家庭或者其他各种因素,孩子的能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不同。例如有些有过集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