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廊坊市沙区治理现状及对策程力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廊坊市沙区治理现状及对策程力学毕业论文摘要介绍了廊坊市沙区治理现状,了其基本经验,分析了其在防沙治沙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供沙区治理。 关键词沙区治理;现状;经验;存在问题;对策;河北廊坊 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处九河下梢,上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等多次泛滥改道,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壤沙荒盐碱严重。全市沙化盐碱化土地面积达到20万hm2,占该市总面积的31.2%,风沙危害十分严重。近年来,廊坊市依托三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开展了以沙区治理为主题的造林绿化活动。全市林木覆盖率由2
2、000年的16.5%提高到目前的40.7%,风沙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北方平原区沙区治理的典范。 1廊坊市沙区治理现状 1.1沙地森林迅速崛起 2001年以来,廊坊市沙区治理造林10.7万hm2,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现有林木占地面积22.9万hm2,林木覆盖率40.7%。初步形成了以环城、环镇、环村绿化为点,以河、渠、路、堤、坝绿化带为线,以速生丰产林、名优果品基地为面,“点、线、面”相结合,建立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1.2沙区林业产业迅猛 全市形成了以木材
3、加工、果品生产、种苗花木生产、森林四大产业,以富民林业工程为重点的林业产业体系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涉林3000家,从业人数超过100万人,林业产值达到155亿元。 1.3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全市沙岗、沙丘已全部消灭,沙化土地得到根本改良,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灾害明显减轻,实现了粮食的稳产高产。通过治沙造绿工程,使廊坊市空气质量好于Ⅱ级的天数连续3年达到330d以上,实现了天蓝、水清、树绿、花美。实践证明,以沙区治理为重点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工程,为全市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
4、良好基础,沙区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3壮大产业,兴林致富 近年来,廊坊市在大力治沙造林过程中,注重发挥林产品加的拉动作用,积极鼓励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育龙头、建基地、连农户、进市场,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木材“龙型”。全市现有人造板、木浆造纸、木材加工等涉林3000多家,年消耗木材869.5万m3。在工作中,廊坊市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在沙碱荒地建设原料基地;另一方面发动农民群众大力植树造林,实现企业、农民、政府的“三赢”。文安县通过抓人造板产业,拉动了全县林业的发展,该县人造板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人造板生产销售中心
5、,全县共有人造板生产企业1500多家,年创产值56亿元,利税3.1亿元。在产业的带动下,群众有树不愁销,有苗不愁卖,进一步增强了其治沙造林、治沙致富的信心。 3存在的问题 3.1造林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林业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一方面造林所用的次耕地和沙荒盐碱地土壤贫瘠,水源短缺,不便,增加了造林难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水电配套以及购置交通、通讯设备的费用;另一方面沙区治理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经济收益低。这样就使群众的造林积极性较难调动,许多个体承包者因前期投入大、经营周期长,造
6、成欠债多、负担重,后劲严重不足[1]。 3.2部分造林规模小,难以保证造林质量 一是造林的治理者为个体,涉及户多。一家一户小面积种植,比较分散,在树种、苗木规格、栽植及后期管理上不利于很好地统一标准。二是造林方式单一,缺乏造林实用技术。有的造林户到外地远途调苗,不仅影响造林成活率,而且还容易造成品种混杂,影响造林质量和效益[2]。 3.3造林树种单一,治沙造林模式有待丰富 在廊坊市造林树种中,杨树、柳树成了看家品种,一方面容易发生病虫害,另一方面治沙效益不明显。应积极引进一些好的治沙树种,大力推广乔灌结合、混交造林
7、、林草间作、林药间作等多种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地的经济效益。(作文网zw.NSEaC.编辑发布) 3.4有些地方重造轻管现象严重 部分群众投资造林,主要认为林业同农业生产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等优点,从而忽视了林木的管护工作。林分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低影响了林木的保存和生长。 4对策 4.1进一步研究制定林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在平原区沙区治理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加大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制订的林业发展规划,把沙区治理作为林业及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充分发挥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一套关于土地租赁及承包、税费
8、征收及减免、发展资金的信贷与支持、对典型乡村户的支持和奖励以及水电通讯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县乡村户各层次、各方面治沙造林的积极性,推动平原区林业的整体大发展。 4.2进一步活化营林机制 造林营林机制必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宜公则公,宜私则私。一是考虑不同树种的不同营林目的,确立不同的机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