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

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

ID:23713004

大小:11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10

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_第1页
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_第2页
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_第3页
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_第4页
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_第5页
资源描述:

《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一一中国哲学精神管窥956?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祌管窥李明内容提耍:"境"或n境界在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范畴体系中占居十分重耍的地位,但A前,学界对境界元理论17题尚在探索,冏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相对照而言,境界论还未形成比较系统,成熟和完备的理论模式.而且,由于其基本特性与内涵相当复杂,加之观照视角不同,学者们对”境界"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分歧.而从历史主义角度出发,则冇助于对其内涵与基木理论特质给予深入地把握.为此.木文通过对"境”或’’境界”范畴在中国古代典籍,佛教经文以

2、及文艺评论中的原有涵义进行探掘和梳理,揭示其由常识性语言依次经过佛教用语,美学范畴,最后上升为哲学概念的逻辑进程,进而透过”境界

3、

4、范畴的自身发展过程及其所展现出的种种延伸性特征,探宄其哲学层面的内涵与基本理论特质.关键词:境界内涵理论特质作为与重知型的西方哲学大为迥异的另一种哲学形态,屮国哲学其源起之始,就把理论焦点聚注于人生问题,历代哲人都致力于探悟人生真奧,追寻人生意义,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正如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揭橥人生论在屮国哲学屮的地位时所言:”人生论是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其发展也较早……人生论实是中国哲学所特重的.

5、可以说中国哲学家所思所议,三分之一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世界上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实以中国为最富,其所触及的问题既多,其所达到的境界亦深①其中,"境II或"境界”在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范畴体系中就占居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使人生境界思想成为中国人生哲学的理论核心,以致于有学者径直把中国传统哲学称为”境界形上学”或”境界哲学"或"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然而,"境界"或"境”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真正进入哲学家族却是上个世纪以来的事情.对其进行的专门研究工作在学界尚未充分而全面地展开.而且,由于其基本特性与内涵相当复杂,加之观照视角不同,学者们对"境界"的理

6、解还存在着很大分歧,特别是对其涵义在历史演进中的逻辑关联及其种种延伸性特征背后潜隐的基本理论特质探揭得尚不够充分.为此,笔者拟通过对"境"或"境界"抱畴在中国古代典籍,佛教经文以及文艺评论中的原有涵义进行探掘和梳理,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揭示其由常识性语言依次经过佛教用语,美学范畴,最后上升为哲学概念的演进历程,进而探究其哲学层面的内涵与基木理论特质.与此同时,我们透过这一范畴视窗,得以窥见中国哲学之根本精神.①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5贞.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木理论特质?57?,中国古代典籍中

7、"境","界"及"境界"首先,我们考察’’境”与’1界”的字义.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境”一般有三重含义:一为疆界,二为所处地方,三为境界."界”则一为边境,二为界限,也可释为毗连,离间,分划等.在《说文解字注》中,”境”与"界"则由"竟"见其释义:"竞,俗本作境,今正/即以"竟"为”境"最早的本字.又"界,竞也进而,我们看到其中对"竞"的解释:"竞,乐曲尽为竞.从音儿(同上卞〕,第102页)由此可见,”境”与”界”的原始本意中有时间上的终结,完结之意蕴,后来又引申为空间上的边界,疆界之义,这一点从段玉裁对'’竞”所作的注释中可以看到:”竟:曲之所

8、止也.引申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日竞.毛传日:’疆,竞也/俗别制’境1字,非."(同上)这种引申用法在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下》:"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诗经?周颂?思文》:”无此疆而界,陈常于时夏"《论衡?书虚篇》:”钱唐之江,两国界也《史记?张仪列传》卷七十中将"境”与"界”连用:"今秦与楚接境壤界."至于二字合为"境界’’一词仍是指国土疆界,界限之意.如在刘向《新序?杂事》有:"守封疆,谨境界."郑玄笺《诗9參大雅?江汉》:"召公于有判戾之国,则往正其境界,修斯理以上所见均是"境","界"以及”境界”作时

9、间上的终止,完结或空间上的边界,界限,疆域之意,还是种形象具体的表征事实的物质吋空概念.而在《庄子》和郭象的《庄子注》中,我们则发现”境”己经涵蕴着一种价值意味,有时指价值或评价中的界限,分际,有时则标志某种精神空间或心灵世界,其至是精神状态性终极境界.《庄子?逍遥游》讲道:”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己矣《庄子?秋水》中又有且夫知不知是非之境,而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蛆驰河也."这都是价值与评价层面抽象的分际,界限之意.在《庄子注?注序》中,我们看到:”至仁极乎无亲,孝慈终于兼志,礼乐复

10、乎己能,忠信发乎天光.用其光则朴其自成.是以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而源深流长也《逍遥游注中亦道:”天下虽宗尧,而尧未尝有天下也,故窖然丧之,而尝游心于玄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