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高三历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ID:23709499

大小:5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10

高三历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_第1页
高三历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_第2页
高三历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_第3页
高三历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_第4页
高三历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内容: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二: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原因和条件难点:同盟回纲领理解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对话五:教学过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上册6~7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单元体系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在五四运动前的统治,是20世纪最初20年的历史。这个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的阶段。这一阶段,

2、两大主要的社会矛盾趋于合流,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孙中山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进一步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清政府在形势的逼迫下,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没有能够挽救其统治危机。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使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

3、治结束。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和进攻下,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在共和国的招牌下,一步步加强独裁,并公然恢复君主专制制度,出卖国家利益。对此,革命党人被迫进行应战,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又领导了“护法运动”,但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的性质,未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尽头。辛亥革命前后,俄、英帝国主义乘机在蒙古、西藏地区加紧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之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壮大起来,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提供了基础条件。第一讲辛亥革命一、背景:(必然性--原因)1、20世纪初,帝国主义以清政府为工具对中国加紧侵略,造成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

5、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2、19世纪末,戊戌变法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救国必须另觅蹊径。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破产,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君主立宪的迷梦中惊醒。简析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不同。(1)领导者不同:前者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领导和发动的;后者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最高统治者主持和领导的。(2)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救亡图存”是时代的主题,维新派把救亡和变法联系起来,提出改良方案,适应了民

6、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后者是清统治者组织的一次自救与变革,是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而且推行者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官僚。(3)面对内外局势的侧重点不同:从国际背景看,都发生在重大的对外民族战争之后;从国内形势看,都面临尖锐的阶级矛盾。面对相似的国际国内形势,两者都有挽救危机和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意图,但侧重点各异。维新派力倡变法,通过政治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国势衰落的局面,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虽然也有对付国内人民斗争的反动性,但救亡图存是主要的;清末“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列强在《辛丑条约》中给清政府

7、规定的镇压人民及赔款等任务,以保住清政府的反动统治。(4)历史地位与作用不同。前者是由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是清末“新政”所没有的,前者是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后者虽然在客观上也有进步作用,但它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之时,这种企图延缓清王朝统治的所谓“新政”,已成了对革命的反动二、条件(基础)——可能性1、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广泛建立。4、物质基础——民族资

8、本主义的初步发展5、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6、政党条件——同盟会的建立三、经过(一)准备阶段1、思想舆论准备①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心:上海、北京。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②三民主义形成评价:A、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在与改良派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B、内容:(进步性与局限性)C、其弱点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③论战双方: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