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行脚步?

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行脚步?

ID:23677680

大小:6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9

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行脚步?_第1页
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行脚步?_第2页
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行脚步?_第3页
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行脚步?_第4页
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行脚步?_第5页
资源描述:

《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行脚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几度西游,几层春秋,几行脚步?【内容提要】《西游记》小说是世代累积型的古代名作。如何探究《西游记》立象演变中的脉络,古今中外都要贯通,但要着重体悟中国美学立象学说。从书名变迁看,《西游记》书名变化重“游”字,“西游”不是以前“诗话”本所述只是一次到达西天取得经文,而在孙行者经历来说,到达西方却是多次。这是唐僧师徒形象组合为象征人生不同功能的写法。看似离开玄奘取经故事历史条件的后代文辞运用,却正好把寓言立象中如何象其物宜的历史文化印迹留下来了,把参与改编、写定及介绍、传播《西游记》故事的人们那些知识、情感与情趣留下来了。这是审美阅读不可忽视

2、的。从角色看,《西游记》小说在世代积累而成中几经变易,唐僧五众角色之间矛盾的解决,差异的调理,终于促使和谐团队的形成,集体实现了新的成就,《西游记》小说立象寓言特征的演变情况放在唐僧取经团队建构上说,有多层次、多角度体味形象所具审美价值的可能性。对这样的审美创造的特定取经团队的形象,应该立足于中国美学立象学说,兼融西方和其它国家、民族美学或审美经验中的有益东西,加以会通。【关键词】《西游记》;取经团队;立象脉络;寓言特色    一、总题小引    1.清初张潮在《幽梦影》里指出《西游记》是一部悟书。他没有仔细论述。乾隆年间张书绅在《新说西

3、游记·总评》里对此做了发挥。他认为,“南华庄子是喻言,一部西游亦是喻言,故其言近而指远也。读之不在乎能解,全贵乎能悟,唯悟而后[能]解也。”“西游一书,本文亦似平平,极其浅近,探其旨趣,实天人性命之源也。”虽然他具体解说只重明儒,而且拘牵于《大学》一篇,有局限性,总评的思路还是有见地的。至于受《西游证道书》版本误导,以为百回本小说与《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一回事,不足深责。他能看出《西游记》小说文章特征的寓言(与喻言通)性质和悟解关系中可能会有的审美领会层次的差异,特别是指出其深层次上蕴涵的“天人性命”关系领悟的旨趣,这无疑是可贵的。近代主张

4、进行中国小说革命的梁启超在认识古代小说宝贵遗产时,也有新见。与一般只看到《西游记》谐趣、奇异方面特点的人士不同,他更看重深层的特点。他把这部古代小说名作看做哲理类小说,也就是把形象生动与哲理丰厚融为一体的小说。这也就更宽敞地打开了从“悟书”进而认识这部小说以寓言为突出特征显示出饱含哲理这样美学品格的思路。    2.中国古代小说美学品格的把握属于中国美学特色的必有内容。我曾在《<西游记>文体特征的再认识》、《传播学与美学》等文字中论述过中国美学的要略是由《尚书》、《周易》及《易传》所传的立象学说。其中由立象尽意、象其物宜等形成

5、的观象、立象均需品物、品象的观念是发展出后来具有丰富形态的审美品类学说的理论基地。当然,儒家、道家与佛家后学等都对审美品类学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庄子讲象罔故事实际上是显示了观象、立象、品象都要以网状动态结构去把握的思想。又例如《荀子·正名》在论述“用丽俱得,谓之知名”之后,又强调“人无动而不可以不与权俱”,就是说,要把品评、衡量事物的工具随时带在身边,以便权衡变化万端的事物形象所具的品位。佛经及宝卷中常有以品分类和褒贬人物的。季羡林先生在回忆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时,很注重他的道德、文章与人品在继承中国深层文化传统基地上的统一。那里引

6、述了日本学者岩山三郎有关中国人美学观念的一段话:“西方人看重美,中国人看重品。西方人喜欢玫瑰,因为它看起来美,中国人喜欢兰竹,并不是因为它看起来美,而是因为它们有品。它们是人格的象征,是某种精神的表现。这种看重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价值的表现,这样的精神价值是高贵的。”这些话是触及到中国美学特色的有得之言。不过放在观察古代小说名作如《西游记》这样的作品上来说,还要做分别细致的认识。比如中国美学审美品类学说中,既有比西方美学大为丰富多样的基本审美类别的品类,也有构成审美活动要素的品类,也有审美建造品级的品类,也有多样审美风格及所引起意境感

7、兴的品类,还有与各种审美文化形态的具体体裁相关的品类。这些品类在历史流变中与人们自己言行品类变化有密切联系,从而引出分合移换的形态。《西游记》小说从初始的民间传说、绘画、平话到诗文、杂剧、宝卷直到由粗疏的小说,再经具有更高审美造诣的人士加工、整理、改造、写定、校订,形成百回本的传世名作。人们称之为世代累积型的古代名作。这是符合实际的,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究其美学品格变化脉络的课题。    3.如何探究《西游记》立象演变中的脉络,如何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孕育的这部具有特异审美文化形态作品的代表性,又有多层次、多地域人们审美认同功效的古代小说,

8、看来需要采取季羡林先生倡导的“不薄西方爱东方”的态度。古今中外都要贯通,但要着重体悟中国美学立象学说。要把几百年来行之有效的义理、辞章、考据等学问,加上现代兴起的传播学等,都在立象脉络的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