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7535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德育的现代化转型-生活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的现代化转型:生活德育德育的现代化转型:生活德育 1传统德育的困境 道德与生活本是一体的,道德离不论文联盟.L.cOm开生活,脱离了生活的道德就会变成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法则。传统德育就是脱离了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只注重道德知识的教与学,道德思维能力训练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忽视了人德性的培养,造成了道德教育的异化,道德本真的丧失。 2生活德育的内涵 生活是道德的起点,也是德育最终要回归的地方。人总是在生活中追寻更为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作为生活的构成因素的道德就是生活意义的建
2、构方式之一,所以人们追求道德,在生活中学习道德,拥有道德后又通过生活展现道德。生活德育让人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在生活中体验领悟道德,从而提高自身德性,过善且美的生活。其具有如下特征: (1)完整性。从生活内容上看,生活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传统的学校德育似乎总是有意地回避真实的生活世界,只呈现给学生生活中好的一面,学生在这种所谓的保护下失去了自主选择和认识生活本质的机会。生活德育则承认生活中坏的方面的存在,并以积极客观地态度对待它,挖掘它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它去激发学生内心的道德矛盾,
3、引起学生的道德冲突,从而进行道德反思,检验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在自我教育中促进德性的发展。 (2)民主性。学生是道德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道德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道德规则的权威者。但是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学生却成为道德规范的接受者和执行者,教育者是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道德学习,即使学生接受了道德规范也只是服从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是真正地从教师那里理解和接受了道德规范。生活德育强调的师生关系是相对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师与学生同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这样有助于师生之间互助合作
4、,双向互补,共同发展。 (3)实践性,德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实践性是人的本质特征。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世界为基础,依据自己已有的德性结构和生活经验,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自我建构生成的。生活德育就是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生活与实践活动中感悟道德的脉搏,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追求自己的道德理想,并将道德知识通过实践内化成道德品质。 3生活德育相对于传统德育的突破 生活德育作为新的德育方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远离生活实际的传统德育的批判,并对德育实效低反思的结果。生活德育相对于传统德育,
5、从德育理念到德育实施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生活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德育工作应该是精神性的,影响人心灵的活动。如果仅仅把德育当成服务社会的工具,忽视了人性的发展,就违背了德育的初衷。以人为本的生活德育理念具体运用到学校德育实践中的创新之处: (1)德育目的的本真性回归。德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自我实现,人的幸福。将规范性与约束性视为道德本质的传统德育偏离了这个方向,重视如何将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这样就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否认或贬低其
6、个体性功能,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德育目标只强调社会的道德要求而忽视了(下转第225页)(上接第221页)个体的道德需要。生活德育坚持德育正确的方向,既重视德育的社会功能也重视德育的个体功能,以人的自我完善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2)促进新型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扩大德育课程外延,融通德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新型德育课程体系由认知德育课程,活动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部分构成。认知德育课程是系统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和现实社会中有道德蕴涵的道德资源,根据学生道德品质发展规律,以道德知识的形式授予学生发展其道德认知论
7、文联盟.L.cOm能力。活动德育课程是规范化学生的个体经验,让学生通过道德实践来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产生自主的道德行为。隐形课程是规范化在学校情景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那些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道德教育因素。 (3)德育过程生活化,更注重个体的动态参与。外部的德育影响如果不经过德育主体的自主选择,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是不能产生作用的。所以德育培育过程应从个体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其道德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创设有价值的生活场景,让个体根据自身已有的道德结构进行自主地道德选择,使得外在的社会道德
8、要求与个体内在的道德需要相结合,并在不断地体验中发展德性。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有效的理智指导。 (4)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生成。生活德育提供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教师不再是道德权威,而是引导者同时也是道德学习者。教师作为道德学习者,首先是出于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道德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其次是对学生责任的需要,俗话说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外在的德育影响。再者,建立互相信任,和谐共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