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舍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

关于老舍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

ID:23668501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关于老舍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_第1页
关于老舍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_第2页
关于老舍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_第3页
关于老舍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_第4页
关于老舍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老舍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老舍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  【论文关键词】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批判  【论文摘要】茅盾和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由于二人的早期教育和人生经历不同,在文学创作中,虽同为现实主义作家但表现方法和侧重点却大不相同。茅盾的经典作品《蚀》、《子夜》、《虹》、《林家铺子》表现出他“为人生”主张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等;老舍的代表作《二马》、《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则透漏出老舍的“批判”性和偏重对市民社会心理重传统观念剖析的文学特点。.L.编辑。  0.引言  20世纪是最惊心动魄、最辉煌卓越的一个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涌

2、现出大批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时代巨擘,他们立场不同、观点多样,形成众多风格迥异的文学流派。茅盾和老舍便是这其中当之无愧的优秀代表.是现实主义作家群众的领军人物。二人都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表现现实、揭露人生,但在相同的文学观点下,却蕴藏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茅盾早期主张文学应“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应当“表现社会生活,唤醒民众力量”,后期转变为“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老舍早期注重批判国民劣根性,偏重对市民社会心理中传统观念的剖析,后期加深了对旧的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批判。  1.文化心理素质和早期教育决定他们文学观的发展  茅盾从小接受的是:经世致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

3、“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理想。20岁的茅盾北大预科班毕业后谋得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一份工作,lO年的工作时间是他大开眼界并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辉煌,最重要的是茅盾思想上的转变,由此而形成他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老舍出生在一个下等的旗人家庭.父亲的早亡使他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成人,因而他从他母亲那里接受的传统的文化教育更多,儒家的经典著作及“中庸”、“仁爱”、“尚柔”的人生哲学和传统思想对老舍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所接受的思想以及他周围的生活环境都感染着老舍,因而老舍的作品中大多数人物形象都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浸染,如老李《离婚》、祁瑞宣《四世同堂》等形象。老舍作品中在描写

4、和反映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并从东西文化的比较中寻找中国国民劣根性产生的原因,并且从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期待建立一种现代化的理想文化来拯救国家和个人。  2.西方文学尤其是俄国文学对他们的影晌  中国文坛的绝大多数作家其思想观点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茅盾一踏上文坛就在对俄国文学主流的认同中确立了“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进而又在此基础上上升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茅盾对于俄国文学持认同的态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惊醒茅盾,俄国文学中“苦苦追求人生意义”的价值取向把茅盾从故纸堆中召唤出来,在投身社会斗争的同时叩响了文学之门。茅盾在一篇文章中曾明确的表

5、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我是倾向人生派的,我觉得文学作品除能给人欣赏而外至少还须含有永存的人性,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我觉得时代的文学是一时代缺陷与腐败的抗议或纠正……从自己热烈的憎恶现实的心境发出呼声要求‘血与泪’的文学,总该是正当而合乎‘自由’的事。”  3O年代的老舍更多地受到俄国文学作品的影响,他对俄国文学评价很高,他认为俄国小说“是世界伟大文艺中‘最’伟大的”。老舍在创作中除了借鉴外国小说理论,还融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探讨来发掘中国民族国民性问题。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形成自己创作的主张。作品中不乏对传统的旧的思想的批判和揭露。如《老张的哲学》、《微神

6、》、《骆驼祥子》等。通过对主人公意识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中国传统思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压抑,并自然流露出一种批判精神。这在老舍前期的文学主张里面占很大一部分。.L.编辑。  3.从早期的文学观和文学主张上来比较一下  老舍和茅盾的异同老舍初期的小说以批判国民劣根性为主.但也尽力挖掘国民思想中的优异因素,《赵子日》中的李景纯一方面忠告别人要用拼命硬干的精神改善社会,教导国民,“国民觉悟了,便是革命成功的那一天。”另一方面又充当刺杀反动军官,“为民除害”英雄。《二马》中的李子荣热情诚实、埋头苦干,用务实精神、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教民”,更具备了思想启蒙者的特点。这些正面形象在老

7、舍作品中其他的具有严重国民性弱点的形象面前间接的反映出老舍的一种审美理想。[61后来随着老舍对现实关系认识的深化,从而转变初期那种偏重对市民社会心理传统观念的剖析,将审美视角投向30年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现实的发展中探讨国民性动态变化的时代原因,加深了对旧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批判。此时的茅盾结束了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而积极投身到大革命运动中,在各种文化思潮纷至沓来、社会澎湃激荡时,茅盾面临时代潮流的冲击,接受并投向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青年,在革命队伍中接受锻炼,参与政治运动,从而确立下自己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