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

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

ID:23664781

大小:77.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09

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_第1页
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_第2页
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_第3页
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_第4页
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关于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导读:[摘要]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比较哲学首先需要回答的理由是: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比较哲学不同于哲学比较,其目的不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不同哲学文本之间的异同,而在于推动哲学的发展,任何一种哲学都是从一个视角出发来看待哲学对象、研究哲学理由和观察其他哲学的,而比较哲学则不局限于某一个角度或视角,它的视角是“比较视角”,而由“比较视角”所“看到”的世界则是“比较视域”。换言之,比较哲学的目的是通过不同哲学形态的比较研究,在对于多重文化作用重叠的生活世界的不同解释之间架起桥梁,

2、而哲学解释学的“视域融合”也许能够起到缩短不同哲学之间的文化间距的作用。就此而论,比较哲学的目标就是不同哲学之间的“视城融合”。  [关键词]比较哲学比较视角比较视域视域融合  [简介]张志伟(1956—),男,北京市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  []A []0439-8041(2008)05-0033-07    在中国,自西学东渐以来,比较哲学的问題就存在了。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通常被看作是中国比较哲学的第一部著作,至今仍然是比较哲学领域的代表作。虽然此后比较哲学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相关的

3、论文论著有了一些,但更多的是“哲学比较”而不是“比较哲学”。由于比较哲学之所以可能的理论基础尚未得到充分的说明,中西比较哲学的研究很难有积极、有效、深入的进展。有鉴于此,本文试着提出一个康德式的理由: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这一理由的实质是:使这种对话成为可能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作用何在?目的何在?是否有效?所以,本文的出发点是:比较哲学不是哲学比较。对两个或多个哲学文本(广义的)进行比较分析并非没有作用,不过还不是“比较哲学”。比较哲学不仅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哲学形态之间的同一与差异。更关注哲学本身,由此才能开拓哲学的深厚土壤和丰富资源,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与

4、其说是在解决理由不如说是在提出理由,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于比较哲学之理论基础的重视和研究。    一、哲学比较与比较哲学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哲学形态,哲学的“比较研究”是一项事实,但是,不一定有“比较哲学”,而且不一定能够令人信服地说明比较哲学的可能性。比较哲学的存在至少需要这样一些条件:存在着一种以上不同的哲学形态;不同的哲学形态之间发生了有作用的相互影响的交往;这种相互影响足以影响和转变某一哲学形态的发展;而且这种影响不是偶然的而具有比较普遍的作用。以上这些条件并非不存在,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论文资料由..提供,地址.的理由。  

5、我们面对的第一个理由是: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哲学还是许多种哲学?如果只有一种哲学,它的存在是特例还是普遍的?如果只有一种哲学,那么不论它是特例还是普遍的,可以有哲学比较但不会有比较哲学,或者说,比较哲学没有作用。这意味着,除非我们承认有不只一种哲学存在,否则比较哲学从理论上就不能成立。  迄今为止,比较研究主要在人文学科中存在,而在自然科学中较少。我们很难见到比较数学的研究,如研究英国数学和法国数学的差异,因为人们以为只有一种数学。人文学科因为文化的差异,所以才有比较研究。就此而论,比较哲学从一开始就是以“文化多样性”为前提的。当然,在自然科学中并非就不能进行比

6、较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出现表明,科学研究实际上受到了研究者的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并非一向标榜的客观研究。但是,毕竟自然科学具有相对的普遍性与必定性,其前提是普遍必定性而且以普遍必定性为追求目的。而比较哲学的前提则是多样性或差异。从这个前提条件出发。如果比较哲学试图追求普遍必定性,那么它肯定会陷入困境,至少有自相矛盾之嫌——过分强调同一将使比较哲学失去作用,过分强调差异则使比较哲学失去可能性。  比较成熟的学科一般部具有相对稳定和统一的概念、策略、学科体系和叙述方式。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在讨论数学或物理学理由时。一般不会出现相互之间的理解理由,不过这在哲

7、学家之间却是常事。不错,哲学也有一套专门的术语(哲学概念),然而对于学习哲学的人来说,如果不了解哲学概念的历史肯定会面对困境,因为哲学家们在使用哲学概念时都有自己的方式,许多哲学家都在使用“存在”、“实体”、“主体”、“客体”、“思想”等概念,但是他们在使用这些概念时往往赋予了其不同的含义。希腊哲学中的“存在”不同于中世纪哲学的“存在”。也不同于近代哲学的“存在”,更不同于现代哲学的“存在”。如果把他们所说的“存在”当作同一个概念,肯定会造成误解。所以对于研究者来说,面对这些哲学概念时首先需要弄清楚它们的历史。  如果存在着不同的哲学形态,而且相对于不同的文

8、化或世界,这些不同的文化或世界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