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ID:2366170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_第1页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_第2页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_第3页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_第4页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如何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阶段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高中阶段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宏观上具有在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的意义。具体到教学目标上,又表现出对学生的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改革本质。学生的现状表明: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片面的、表层的、非本质的,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只有帮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才能抓住历史现象的本质,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实现历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帮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建立知识的整体结构、弄清史实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

2、果、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呢?我个人的体会是:首先,注重教材的整体结构教学。如果不把学生所学习的每个独立的历史概念纳入历史概念的整体体系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支离破碎、容易遗忘。教学中帮助学生把一个个单独概念上下左右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概念体系网络,这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由感性认识阶段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的标志。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中关于抗日战争初期阶段国共两个战场的情况,如果按课文内容的顺序去板书和讲述,学生对纵横交错的历史现象就难以掌握。如果在板书中对课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组织会战:淞沪、太

3、原、徐州、武汉①制定全面抗线路线②确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李宗仁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人民遭殃:南京大屠杀(1937年12,30多万)抗击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发展壮大了抗日力量二、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时地:19378陕北3后果3作用2成就平型关大捷(19379):抗战中的首次大捷建敌后根据地:晋察冀等延安成为抗日指导中心华北:华中:华南:丧师失地{{4原因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害怕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内容1洛川会议2台儿庄大捷这样不仅对抗战初期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人物进行了有效的展示,使学生便

4、于形成整体概念,而且运用推理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国共两党的活动及结果、原因进行对比分析。这可使学生把握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找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其二,重视对历史理论知识的教学。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研究的对象、历史发展的动力形式及规律的探讨。涉及到人民群众的作用、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民族的形成等一系列指导历史研究的重要理论观点。在高一年级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中,涉及到对英、法、俄、美、日、德、意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分析和领袖人物的评价时,可着重让学生了解的历史理论知识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

5、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等。在讲述三次工业革命时,注重用史实分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道理,旨在说明“社会进步最根本的标志是生产力的提高”。在讲到法国的启蒙运动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时,注重向学生阐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预见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借以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历史理论溶于中外历史的各个重大事件之中,教师应以历史理论为指导来进行教学,将其溶化在史实的分析中,以便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理论。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历史理论,

6、或用史实来论证理论,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理论辨析新的历史现象的能力。其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必须加强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理论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历史表象的东西,更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对表象进行想象、联想、再造,并与逻辑思维的方式结合,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这是培养学生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备出目的明确的具体教案,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有序且有效地进行。其次还要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步骤,注意挖掘教材中

7、的智力因素,加强思维训练的力度,使学生在迁移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思考,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例如,高一年级的历史新教材,增加了不少插图及辅助材料。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大块的文字,对丰富的图像材料只是凑趣看热闹,这就削弱了教科书的功能和思维训练的力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为目的的观察呢?例如在讲述“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时,先引导学生去观察教材中“彼得一世”的画像,要求学生凭感知产生的表象来描绘彼得一世的性格,从而给学生留下“乱世出英雄”、“英雄展雄才”的深刻印象,这就为后面讲述彼得一世的改革和扩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矗近几年的历史高考,已开始改变因教材造

8、成的思维定势,引进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发现和新成果,以检测考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审视历史和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其目的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