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湖北省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ID:23655364

大小: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9

湖北省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_第1页
湖北省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_第2页
湖北省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_第3页
湖北省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_第4页
湖北省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湖北省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李默然,陈银蓉,梅昀(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武汉430070)摘要:从分析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理论分析体系,并应用湖北省2000-2011年相关数据对农地非农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比较利益、土地收益分配、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政府管制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与农地非农化呈负相关关系。..关键词: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计量模型;湖北省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码:A:0439-8114(2015)03-0764-05在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人口

2、增加影响农地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产业部门的配置,即呈现出农地非农化的现象。关于农地非农化的定义,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是张宏斌等[1]提出的,指土地在农业利用和建设利用两种用途之间资源配置的结果。学术界对农地非农化的研究,主要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调控机制、驱动力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却较少涉及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方面。土地利用存在比较利益是农地非农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2,3]。土地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产业部门的配置所得收益不同且在农业部门的收益较低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刘建平[4]定义农业比较利益,指在可比条件下,相同资源投入农业生产与投入非农业生产所能实现的利益之

3、间的一种相对差异状况或量的比例关系。假设在市场机制的调控下,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产业部门土地供应总量L不变的前提下,趋利性使农地有不断非农化的趋势,而土地资源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决定农地非农化造成的农用地资源的减少具有永久性,所以农地非农化最终导致农用地资源的减少。然而,农地资源的减少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为了保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发展目标,在耕地资源减少的背景下,农用地被过度垦殖,从而造成农用地资源的质量退化或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这方面来讲,农地非农化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影响农地非农化的各个因素的作用。由

4、于产生农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地资源比较利益的差异,而比较利益的产生是由土地价格的不同造成的。因此,研究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影响农用地价格因素入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两个方面。加之土地资源禀赋的不可变动性、特殊的人地关系以及市场化机制的不完善性,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还应包括制度影响因素。本文在总结学者关于农地非农化的供给和需求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区域内农地非农化相关制度政策,提出影响农地非农化的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因素,如图1所示。1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研究影响农地非农化的供给、需求、制度因素,为调配农用地在农业部

5、门和非农产业部门的合理配置和相关政策调控提供定量分析可能性。影响农地非农化的供给因素指影响土地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土地数量的各种因素;需求因素指影响土地需求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土地数量的各种因素;制度因素指影响农用地在农业和非农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相关政策因素。上述各个因素对农地非农化具有正向推动和负向约束两方面的作用。正向推动作用指因素能够加快农地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负向约束作用指因素能够抑制农地过度非农化。1.1影响农地非农化的供给因素分析农地非农化中农用地的供给主要包括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两个

6、方面。且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直接决定经济供给。由于农用地在非农产业部门的配置主要用于非农建设,而这些非农建设占用的农用地主要于耕地,所以,影响湖北省农地非农化的自然供给主要指湖北省区域内耕地资源的禀赋,即湖北省区域内所拥有的能够决定农地在非农产业部门配置数量的耕地资源。湖北省内耕地资源丰富,其农地非农化过程对农业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湖北省区域内耕地资源禀赋对农地非农化起正向推动作用。经济供给指由于土地利用比较利益的差异以及收益分配机制的差异所造成的农用地在农业部门与非农产业部门的配置的不同。一般来讲,农业用地的比较利益低于建设用地的比较利益,这也推动着农用地向非农产业部门

7、的转移。这种非农化转移产生的收益在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农民之间进行配置,三者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也决定了三者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不同的追求目标。中央政府追求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发展,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作为基本目标;各级地方政府追求在遵循土地利用规划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推动农地非农化以达到增加税收和增多就业机会的目标;作为微观团体的农民主要关注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能够得到的直接经济利益,其在农地非农化的收益分配过程中几乎不具有发言权。1.2影响农地非农化需求因素分析人类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