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53901
大小:56.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钢筋理论重量:理论重量=0.00617*d^2(kg/m)强度系数(设计强度):Ⅰ 级钢 2.4Ⅱ 级钢 3.4Ⅲ 级钢 3.8(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是,可按钢筋等强度代换、等面积代换
2、原则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即不同钢号的钢筋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即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代换前的钢筋强度;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即同钢号的钢筋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进行雷锋宽度或挠度验算; 4、代换后的钢筋应满足构造要求和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 钢筋代换时,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要征得设
3、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的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弦等,不宜用一级光圆钢筋代替二级带肋钢筋; (2)、钢筋替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不应过大,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的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换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质量验收要求】 5.1.1
4、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相关规范要求】 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2.2结构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HPB235级钢筋。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
5、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施工工艺与技术】 (一)钢筋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二)钢筋代换方法 钢筋代换的方法有以下3种: (三)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
6、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粱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缝宽
7、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 【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 1.现象 绑扎柱子钢筋骨架时,发现受力面钢筋不足。钢筋代换【质量验收要求】5.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相关规范要求】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2.2结构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