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43155
大小:63.4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年江泽民主席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造教育是最佳选择,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
2、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谈几点做法如下:一、唤起学生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激情创造力包括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技能。创造思维品质是重心。而创造思维过程大体又可分为4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检验阶段。四个阶段中的关键在于顿悟阶段。产生顿悟要有必要的心理环境,主要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主动获取的追求,对信息技术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信息技术问题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等。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
3、生”。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造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信息技术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我们备课时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们先提出问题:“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影碟;可以辅助学习我们接着问:“信息技术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讲解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
4、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有一次,在讲“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最近我国信息产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诉他们:这件大事是我国最大的信
5、息技术产业集团联想公司与我国软件业巨头金山公司联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联想集团是我国信息产业界硬件领域的骄子,而金山公司则在我国软件业一枝独秀。这“硬”“软’相联合,必将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借这件事,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与某些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强调了美国微软试图垄断我国软件业的企图,以及金山公司的WPS作为唯一与微软的Word抗衡的汉字处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经历的艰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信息产业要赶超世界,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国人努力拼搏。由此学生更迫切地想要学习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从而引发了强烈的创造
6、激情。二、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1.尊重个性发展,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一位教育者罗伯特•马金所说:“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天才,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使命中的要求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个性化教育成为鼓励学生自信的工具,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它在师生之间创造了一种不同的责任制,即创造了一种为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实质
7、性改善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精神”。我注重在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并且愿意学好。在每届新生入学,开始本学科学习的第一节课,我都请学生回答一份问卷,以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及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愿意学好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感动,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以促进达到最根本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应受到欢迎。上机实习
8、课上,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学会尽情地思维、用心地学习,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在小组里,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需要团结协作而不只是竞争,进而感到全班同学、学校乃至国家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决不能仅仅考虑个人进步、成功与否。平时,我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