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19173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9
《“十二五”金融改革大胆地往前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十二五”金融改革大胆地往前走核心的问题是,中国金融的平等性严重缺乏,金融尚具某种特权的性质,这是一个在市场经济道路上走了三十年的国家,不能再容忍的。金融对经济的重要性,和30年前相比,中国人的认识深入多了。但是,说实话,金融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有用和重要。现代经济,是金融引领的,金融的作用,不伹是改变总需求的规模一一总需求的状况决定一个经济体的繁荣亦或萧条而且,金融的发展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面貌或者地位、因为金融可以很方便地突破地理界限,将全世界的资源为己所用。《货币战争》当然太夸张了些,但是,想想,如果美国不通过金融手段,转移部分危机,自己能否平安度过2007年的这场金融海啸,就要大
2、打问号了。你看,美国既不生产电视机,也不生产牛仔裤,连电脑也不做了,这些东西可都是美国人的发明,它居然放弃。因为美国人找到了更好的产业——金融业。改革以来,中国的金融与经济共同成长、以金融市场来说,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恐惧的腐朽资本主义的符号,到全民热情参与;银行体系已然健全,全世界十大最大市值的银行,中国占了半壁江山;监管体系,除了有中央银行,还建立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基本健全。金融改革的成绩不可谓不大。但是,和中国经济未来的目标相比,我们还有很多的不满意浠望在“十二五”中,能得到改进。核心的问题是,中国金融的平等性严重缺乏,金融尚具某种特权的性质,这是一个在市场经济道路上走了三十年
3、的国家,不能再容忍的。第一,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不对等。中国金融要不要开放,曾经十分谨慎,反复权衡,结果是外资皆大欢喜。今天,世界主要银行都在中国开设了分支机构,各大投行也在中国呼风唤雨,如大小摩等。但是,金融对内开放,却几乎没有进展。我们常常抱怨北京、广州等的房价太高。但是,在这背后,是中国有钱人的投资渠道太过狭窄,除了炒股票和买房子,几乎没有去处的窘境。而股市的风险,已经被反复颂教,不敢贸然进去,房子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我们常常说,要放开民间投资渠道,可仅仅是口惠而实不至,已经放开的领域,多属完全竞争性质,不能吸引大资本。唯有金融的开放,才是解决有钱人投资渠道的正途。去年,允许私人开设小额
4、贷款公司,可是,只贷款,不允许吸收存款,很不过瘾。为什么我们对国外资本大开特开,而对自己人却那么不放心、不情愿?也许是出于信誉的担心,可是,过去的山西票号,可都是个人开的,信誉好的很。要知道,民间金融不是洪水猛兽,花旗也好,东京三菱也好,可都不是国有的,而是“个体户”。第二,金融服务的不平等。中国整个金融体系,骨子里仍然是计划经济,为国有企业服务的意识,在影视作品里,时常有市长带着银行行长去困难国有企业,要求他立即给其贷款的情节,这是行政主导银行资源配置的真实反映。以近两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和9万多亿的天量信贷投放为例,绝大多数资金通过计划或者行政手段,到了国企,特别是央企这些本不缺钱的企业里
5、,而那些在金融危机下,行将倾覆的民企、中小企业,却难得分一杯羹。而正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了2/3的GDP和就业,我们不能如此苛刻。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银行,而不只是在大银行开设三心二意而非全心全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是“十二五”应该解决的问题。第三,金融市场参与的不平等。以股票市场为例,国企和央企上市,似乎是有关部门的任务,不管企业有多烂,而民营企业上市,难于上青天。不要说现在有中小板,有创业板,有不少民营企业已经上市,跟千百万渴望上市的企业比起来,这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行政掣肘太多,难于应付,据说光上市的手续费,就要几千万之巨。很多优质的民营企业,不得不辗转去海外上市,这多少有些
6、讽刺意味。股票发行制度,不能再沿袭行政审批的思路了、管那么宽干什么?太平洋证券上市的腐败闹剧,教训还不够吗?除了以上的改进方向,还有与此相关、也同样迫切的市场化,也应该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根本性成果,特别是利率的市场化,汇率的市场化。有经济学家指出,如果利率是市场化的,那些赚钱的央企就只会赔钱。也就是说、央企赚钱是拿老百姓的存款补贴央企的结果。美国人经常拿人民币汇率做文章,是因为我们的汇率制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打击的靶子,如果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全市场化,这种指责就立即烟消云散。利率也好,汇率也好,无论是高是低、都会发生资源的错误配置,对整个社会是浪费,只有均衡的利率和汇率水平,才既有利于生产者,
7、又有利于消费者,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外国的。必须承认,最近金融改革,有迟缓的趋势,很多问题,大家都承认,也承诺要改革,但是,就是迟迟不出实施动作,而留待将来。把问题往后推,是一种痼疾,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在金融改革上,我们不能再犹豫不决。王福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