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绽放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精彩

创设情境,绽放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精彩

ID:23601296

大小:68.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创设情境,绽放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精彩_第1页
创设情境,绽放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精彩_第2页
创设情境,绽放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精彩_第3页
创设情境,绽放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精彩_第4页
创设情境,绽放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精彩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绽放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绽放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精彩徐金南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第二中学323900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水平。而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发展自我,获得自主意识的激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为此,木文结合个人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看法。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要求方法《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和发展能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从而可以激

2、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特别是可以引发学生一连串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木文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课堂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一、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需遵循的基木要求1.创设的教学情境目的性要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要具有目的性,一定要从木课堂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出发。否则,再精彩的教学情境,只要对教学活动起不到帮助作用,或者与教学目标有所偏离,也是无效的,甚至是不利于教学的。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突现和贯彻其目的性

3、。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要认真思考该情境的必要性,以避免创设无价值的教学情境。2.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成功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认真把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具体、多方位的分析,从学生的语言、动作、思维、经验、情绪以及学习动机等因素着手,进行认真分析。经过以上综合分析,教师就很容易把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结合起来,创设最容易激发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目的。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1.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学生是学AI活动的主体,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否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

4、活动中来,因此,我们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愉悦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带领学生冋顾之前学习的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相关知识,然后提出思考问题:“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并鼓励学生通过作图来思考以下问题:第一,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一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三角形吗?第二,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一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三角形吗?第三,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三角形吗

5、?第四,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三角形吗?第五,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一条边相等,对应的一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三角形吗?作图思考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集合大家的智慧总结归纳结论。最后,同学们给出了正确答案: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一个条件相等或对应的两个条件相等都无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随后,老师再顺势提出思考问题:“己知两个三角形对疲的三个条件相等,那么这三个条件分别是什么可以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经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冋学们很快就将条件分成了四大类,分别是两角一•边、两边一角、三条边和三个角。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探

6、究的兴趣也越来越高,在小组集体努力下,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两个三角形三个角相等并不能推出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但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一定可以推出这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更为难得的是冇的学生甚至提出了新的问题:这里的两边一角指的是边边角还是边角边?学生的表现让老师感到很欣慰,但老师并没奋立即冋答学生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问题,得出问题答案。在学生积极合作探宄下,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此外,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在保护学生提问积极性的基础上,

7、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奋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引发学生的不平衡认知,促使他们产生矛盾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可以巧妙揭露学生原冇认知体系和数学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例如,在教学“奋理数乘法”吋,可以先带领学生复4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即4+4+4=4×3,4×3的意思就是3个4相加,由此引出问题:①(-3)×4是什么意思呢?总不能说是“-3”个4相加吧?应该如何解释呢?②以前我们是在数轴上学习奋理数加法的,如先往东走5米,再往西走3米,实

8、际上一共往东走了2米,算式就是5+(-3)=2。那么有理数的乘法是否也能在数轴上进行呢?这几个问题的抛出,就有效激发了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