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对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ID:23599197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对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_第1页
对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_第2页
对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_第3页
对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_第4页
对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人类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人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有位未来学家曾指出  处于伟大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创造力。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力的人才,需要依靠教育。那么教育就应该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我们的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审美创造力,尤其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对创造力培养更具有效的学科之一。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那么美术教育就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整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由于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美术专业升学考试模式制约,目前

2、我国的美术教育还存在着片面性,突出表现为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偏重技能训练,甚者把技能训练作为单纯的机械的技术训练。学生接受的是模仿式的专业训练,教师强调的是所谓的基本功扎实,而把创造力的培养放在一边,或者认为创造性是学生以后的事。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将美术活动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排斥了学生个性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带学生走向“匠”气,乃至死胡同。它忽略了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和教育的整体性,背离了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  因此,美术教育必须从片面的、陈旧的、模仿型的教学模式,转移到以开发审美智力、培养主观表现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能力为重心的教学途径上来。作为美术教育的工作者

3、,我们不仅要努力地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及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们将就这一课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充分发挥审美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的心理获得极大的自由,才能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愉快的、充满美感的学习气氛。比如  美术教室的美化,写生道具的精心设计,背景音乐的设置,以及教师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等等,都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充分

4、发挥创造力的良好的心理氛围。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消磨学生个性、千人一面,是创造的大忌。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在个性上大胆表现,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似思维,想象思维。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发散思维,给学生创造性想象空间,激活他们的内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培养。    二、启发学生在美术接受中再创造    美术作品是美术家运用美术这一形式媒介,表达自身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所升华的情感。认识、思想,以及自我的理想,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创造性产物。美术作品的创作完成,实际上还是个潜在的有待实现的对

5、象。它只有通过与接受者对话,进入接受者的美术接受过程,才能实现其社会意义与价值。  美术接受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与心智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美术接受,去感受、理解、阐释美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美感,同时去体验艺术家的情感、思想、气质和感人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接受:把学生领进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在对美术的欣赏和评释中,引出联想,拓宽审美意识的范围,激发起思想情感的波涛和对美术作品的重新认定乃至或去填补、或去创造出“新形象”。也就是说,要善于引发学生在美术接受中进行再创造。例如。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美术接受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发学生对“神

6、秘的微笑”的不确定性,展开丰富、自由的创造性想象。以及对人物形象身后作为背景出现的含蓄而深远的风景空间,示以无限的遐想和再创造。又如·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我们要设法引导学生透过这一典型的朴实勤劳、任劳任怨、饱经风霜的又富有“思想”的“父亲”形象的“表层”,站到“父亲”的立场上,代“父亲”体悟劳动的快乐,去展望丰收季节的情景和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达到艺术的再创造。尤其接受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就更应引领激发学生的再创造。因为中国绘画艺术具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学生更容易与作品沟通,同时,中国绘画艺术的美学原则中更强调“神”和“意境”,如“似与不似之间”“计白当黑”的绘画理论

7、,就充分给接受者以更多的创造性想象空间和物象,唤起接受者对无限空间和“意外之象”的想象的。总之,在美术接受中只有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造。才能实现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不断提高。  三、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应服务于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它与技术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造型技能,就没有美术。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美术又是一种技术活动。技能训练、技巧的形成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过程。技能又是创造力“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创造力就是整体,技能是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