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97323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口算乘法》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口算乘法》教案[《口算乘法》教案]教学内容:教材45—46页及47页练习六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案。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难点: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104=3050=132=412=820=204=115=4102=2、回答。你是怎样计算132=412=115=4102=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出去郊游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学生自由
2、发言。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说说他们的速度各是多少?马车约10千米/时自行车约16千米/时汽车约80千米/时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2、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案《《口算乘法》教案》(..)。如: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3、探讨口算方法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口算算式:16316030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4、尝试解决问题请同学们运用口算方法解决根据情景图提出的其他问题?三.练习设计一、基本练习1、做一做:184=243=252=146
3、=1305=2380=1506=713=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1723103180424312814536021562603175二、提高练习:1、解决问题。(1)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小明骑自行车1分钟约行250米,3分钟可以行多少米?10分钟行多少米?(3)某学校共有16个班,平均每班学生有40人。这个学校共有多少人?三、拓展练习:大车限坐25人小车限坐20人一共有70人去旅游,可以怎么租车?(有几钟合适的租车方案)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62=173=1
4、207=1406=1305=265=3270=1208=625=2、填表。因数25290360750因数5324积《口算乘法》教案2 第2篇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预览〗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理解整十数除的算理,提高口算能力。3、利用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促进思维条理化。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教学过程一.激情
5、导课1、口算练习20×4=2×10=30×3=2×30=90×8=9÷3=6÷3=40÷5=36÷6=24÷6=2、看下面的数接近哪个整十数,写在()87≈()91≈()63≈()39≈()二.民主导学1、出示78页情景图。:瞧,我们学校买来了什么?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了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可以同桌交流,稍后指名答)生:可以分给几个班?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师:很好
6、。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2)探索口算方法。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交流好后,汇报)(3)汇报,……《口算乘法》教案3 第3篇《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预览〗《口算除法》教学反思邵原镇段凹小学苗菊平《口算除法》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了演化而来,是本单元知识的前提,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很容易。下面是我上这一节课的一些感悟
7、。1、重视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教学80÷20时,可以把它看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学生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紧紧抓住了学生思维的盲点设疑,先通过小棒图让学生圈一圈,然后充分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和除数所带的计数单位相同,就能同时去掉一个0,既科学又形象,让计算有了新的路径。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
8、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计算150÷30以及估算。3、一堂课引起我的再次思考: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