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

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

ID:23593660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_第1页
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_第2页
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_第3页
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_第4页
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吴丹丹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近几年,美术界刮起了一股“当代艺术”旋风。所谓“当代艺术”,简而言之,就是形式的突破和观念意识的表达。从架上走到架下,从画笔颜料的时代进入多种材质、多种手段的表达诉求,焰火、纤维、媒体……艺术开始走上了无所不用、突疆破域的表达之路。中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在不断突破、尝试中前行,其路径可谓与“当代艺术”不期而遇。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我们可以借鉴到什么呢?笔者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偷师“当代艺术”。一、“无厘头”的教学1.“无厘头”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个主要特征是“观

2、念性”。由于这个主导因素的引领,“艺术”具体的样式显得根本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个以艺术家身份与公众对话的人,以这个人是否能够说出些有益的思想。例如,徐冰创作的《析世鉴》(图1),将无人认得而又看上去像汉字的图像大量复制,然后铺天盖地地陈设在展厅里,它诱使观众似乎回到传统的海洋中,最终又一无所得,只得放弃辨认的努力。这是二十多年前徐冰提供给我们的—道似是而非的“无厘头”装置大餐。当时看这个装置是“无厘头”的,但现如今反响之强烈在近年画坛尚属少见。那么,这个“无厘头”装置究竟有何魅力,能够让美术界为它喧闹,让评论家给予那么多“空前的盛赞”?对此,徐冰的说法是,“我觉得它们对

3、社会有价值的部分,是它承载了一种特殊的看事情的角度和思维的方法”。他通过错字、倒字、反字、无意义字、综合的字、重叠的字、分解的字、漏字、偏旁互借的字,甚至对汉字通过“莫名其妙”的结合进行肢解、重组,变成了一个个没有读音和没有意义的“纯形”。从文字学的角度看,这或许是—个极其荒唐的举动,但从美学和视觉艺术的角度看,这被视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在书与画的双向发展中表现出新的轨迹。2.“无厘头”的课堂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笔者也尝试着从改变“观念”做起。我们的课堂教学何不也“无厘头”—把,让传统的教育思维退位,让时尚的思维靠边,让“无厘头”教学带给学生—个轻松高效的课

4、堂呢?笔者在尝试《绿洲》—课的教学改革时,设置了—个道理浅显易懂、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境:通过一个苹果的奇遇历险故事,再穿插“照哈哈镜”、电影《魔戒》中小人国哈比村的奇遇、电影《哈利波特》中魔法学校的梦幻变异等内容。于是,怪诞、梦幻的画面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比例逆反、异形同构的创意造型也就显得轻而易举了。(图2)《绿洲》是以超现实主义为依托的图形新奇、变异的造型表现课。如果遵循传统观念,从超现实主义角度出发,一路从流派名称、流派特征、流派形式走来,哪怕教师再绘声绘色、再循循善诱,估计也把学生给绕得云里雾里了。因为,对于初—学生而言,理解这个派别的艺术表达是有难度的。那么

5、,不如从时尚一点的角度出发,把怪诞图形的成型与当下流行的图形创意并轨进行创意手法大揭秘,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图形创意。这—观念指引下的教学,显得头绪清晰、冷静而理性。笔者所采用的故事情境法貌似有点“无厘头”,看上去既没有理论背景,也没有学术支撑,但“不择手段”的结果则是:学生在感受故事的过程中,随着情节发展的需求,本能地赋予了物象合适的造型;而这些造型恰巧达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荒诞、怪异、梦幻的特征要求。此时,教师再对基本的技法如“比例逆反”“元素替代”“异形同构”等稍加点拨,学生就能立刻领悟。至此,“理解”已经不是一个高难度的标准,而是渗透在学生的无意识之

6、中了。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这类生涩难懂、手法多样的艺术形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不走寻常路,甚至可以让课堂“无厘头”一点。如此大胆地“改革”课堂,往往能取得柳暗花明般的效果。时至今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可以无关乎“形式”,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否能够既生动有趣又简洁有效。二、“参与”的课堂1.当代艺术的“参与”美国当代艺术家库尔特·佩尔施克从2001年开始,带着他的“疯狂红球”出现在世界上多个地区,(图3至图5为他的作品《疯狂的红球》)从—个城市转移到另外一座城市。从表面上看,这个艺术行为俏皮、有趣且吸引入,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所到城市的外观,但它的真

7、正魅力体现在,它开了—个口子、打开了一个通道,有效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成功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与之互动:多数观众会与“疯狂红球”合影留念,有些人会试着冲进球体并被反弹回来,有个别好心的观众尝试帮助红球挤进一座建筑的某个角落,还有人在其周围玩捉迷藏的游戏,甚至有路过的小学生曾试图用利器刺破它……在与观众的互动过程中,“疯狂红球”的艺术魅力跨越了不同年龄、语言和文化,也使这种魅力“具体”到每个观众的解读和感受中。2.课堂的“参与”当课堂教学遇见“当代艺术”,笔者让“参与”落实到全过程。让学生不仅“参与”观看、“参与”思考、“参与”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