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联动的理路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联动的理路研究

ID:23586497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联动的理路研究_第1页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联动的理路研究_第2页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联动的理路研究_第3页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联动的理路研究_第4页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联动的理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联动的理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联动的理路研究鄢万春,邱润萍(四川理工学院学生处,四川自贡,643001)[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建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联结、互动具有必要与可能,其互动机制可谓之“三创联动”。实现这种“联动”,具体路径在于:制订课程系统化方案,全程渗透,全面覆盖;选聘、培养富有一线经验和相当理论水平的导师;创新校园创业的课堂设计;构建创新创业俱乐部体系;建设基地园区,无缝接入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关键词]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理路[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1674-893X(2015)04?0044?03创新创业教

2、育与创建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以下简称“创应”)是一个命题还是两个命题?现在看来,是两个命题,而且是高等教育理论界尚在深入研究的两个命题。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两个命题并非是完全孤立、互不相干,事实上,两者可以有较强的互动,其互动机制可以称为“三创联动”。以下拟就创新创业教育在“创应”中的必要与可能问题进行讨论,试为“三创联动”进行理论探索。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应”的基本问题(1)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学界并无统一意见。正如学者曾水英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内容》曾指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高度模糊性的概念”。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曾水

3、英指出国内学界大致有三种理解,分别侧重创新、侧重创业或认为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1]。显然,在这里存有各自因视角不同而理解各异的可能,同时也说明学界共识尚未取得、讨论尚待深入。笔者在此处为创新创业教育取“创新性地创业”为基础概念,以使核心观点便于呈现。因为这个概念明确指向对创业教育为”创新性”的界定,说明其任务不是一般的创业,不是一种对纯粹的商贸技能或企业管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对创新意识的灌输,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创新能力的训练。因此,可以说在教育实践中,更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对实用性强、转化条件要求低的发明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循着这样一

4、种路径,学生们或者根据所学专业而产生创业的创意,或者在专业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而确立研究的兴趣并最终成为日后创业的前因,甚至可能在课余的实践活动中或者在不同专业学生的互动中产生创业的意愿并付诸实践。不管如何,这样一种因由,确乎与为生活驱动而“摆地摊”“跑单帮”的个体户创业不同。其表现出的专业性、技术性虽不见得可以复制惠普和微软的辉煌,但也是运用所学并朝向了对创新的追求,表现了对创业的内容与形式的不一样的努力,绝非简单复制现存的甚至现成的商业活动模式和企业运营架构。如此,受着创新性地创业教育的人才和“应用型”的要求便获得了一致性,这正是我们讨论“三创联动”

5、的前提。(2)“创应”问题,涉及一些学理上和实践上的困扰。什么是应用型大学?什么是综合性大学?什么是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为什么要创建?如何创建?这需要从大学的基本使命去追问。目前学界公认,最早出现的近代大学为12世纪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19世纪初,洪堡领导建立柏林大学,开创了新型大学办学模式。这一新模式奠定了现代大学基础。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研究自由有赖于这样一种组织得到保护和发展。在我国,自晚清以来开始的高等教育先后在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时期学习西方、在新中国初期学习苏联并于1952年实施全国性的院系调整后,在现代化的路径上曾经历一段众所周知的挫折。改革开

6、放以来,高等教育浴火重生,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重新探讨大学使命时与大学分类指导问题已被学界一同思考。针对2000年我国高校合并重组后的格局,我国提出了由“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的大学分类标准,“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就“类”的问题而言,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其经过由粗到细的细化过程和由细化到细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过程,目前的态势是大学分类发展日益真切明显。至于“型”的问题,目前我国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型大学和职业院校身份定位相对清晰,许多地方本科大学则在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中徘徊,超越乏力,维持

7、不易,降格不甘,于是有了“应用型”一说,算是对现实的回应。北京联合大学在这一方面堪称典型。虽然目前学界争议尚多,实践中打出“应用型”旗号的高校较少,但无庸讳言,探索的先行者早已行动起来。不论其是否是假言的命题,还是悬设的概念,批判性的实践和对实践的批判已等不及行政的号角而进行着自适性的调整。笔者所在学校提出创建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其目标指向大有深意。是生存在的状态还是发展的焦虑,抑或是超越的勇毅?“为培养应用性人才而举办应用性本科的应用型学校”是我们的现实存在吗?显然,在这学科建设交叉化的现实面前,这种选择是艰难的,而且是不荣誉的,是倒退。应用型综合性本科高校

8、是一个切近现实、稍显“中庸”的旗号。二、创新创业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