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72131
大小:35.83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09
《初中化学面试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初中化学面试说课稿 篇一: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说课稿《奇妙的二氧化碳》 XXX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一则,
2、本节课被安排在氧气的学习之后,在水的学习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则,二氧化碳作为较为常见的气体物质之一,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因此选取该素材不仅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学起亲切,易于理解。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规律以及和人体的健康关系;认识到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
3、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法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观察得到提高;同时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初步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节课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1)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
4、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合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2)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材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要求描述实验现象,本节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要求学生用实验来探究,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和思路。 4、课程资源开发与有机整合:本节课的学习利用上节学习氧气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如下过程:出示问题→学生互动及讨论→实验演示→课件对比演示→练习探索→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法指导随着信息化和
5、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1)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联系已有的知识有利于对二氧化碳进行深入的学习。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可通过一些有趣的较为常见的化学物质作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6、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进行教学活动。 2、教学具体方案:①课前预习,预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②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 ③通过例题的讲评,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归纳
7、、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思维。 ④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益。 四、教学程序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1、课堂导入:本节课通过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来导入二氧化碳的学习。讲完故事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比洞外的高,那些多余的二氧化碳可能从哪里来的?
8、通过该题目引入第一小课题的学习。 故事导入法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故事后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课程讲解 1)首先有引入的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第一小课题,然后回答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