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

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

ID:23541431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_第1页
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_第2页
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_第3页
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_第4页
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简谈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导读:士的一大幸事。一方砚上眼越多越好,古人有“七珍八宝”之说,一方砚上若有七个眼则被认为是珍品,有八个眼则被认为是宝贝。  历史上眼最多的一方砚出现在宋朝,因其砚上有101颗眼,被宋徽宗称之为“百一砚”,宋徽宗爱不释手,每日把玩。此砚为历代皇帝御用之宝,传至清代乾隆皇帝手中,被其称为“天下第一绝品”,录入《四库全书》苴却砚是一颗新星,一颗耀眼的民间工艺美术新星,升起在奔腾不息的金沙江畔。  苴却砚是一支火炬,一支燃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炬,传递在攀枝花盛开的横断山中。  半个

2、世纪前,几十万全国各地的精英移民到四川攀枝花,和当地居民相互融合,薪火相传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苴却砚雕刻技艺便是攀枝花人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物质的形式奉献给喜爱它的人群。  石眼:艺人心灵的窗户  苴却石为泥质板岩,内含绢云母、绿泥石、白云石、石英、黄铁矿、电气石等。其硬度在三度左右,颗粒极细,颗径在0.01-0.05毫米之间,为泥质隐晶质结构,化学性能稳定,有研磨和保水的特殊效果。  苴却砚石材分为“眼石”和“膘石”两大类。“眼石”基本色泽紫黑,有大大小小的石眼。其形圆正,有睛、瞳、晕、环,如鸟兽眼睛,活灵活现,从

3、外形看,有猫眼、鹞眼、鸽眼、丹凤眼、鹦鹉眼、乌鸦眼等。每颗石眼大小不等,小到0.5毫米,大至98毫米,每方石材少则几颗,多则几百颗。苴却石眼的数量多,生长密集,是其它任何一种石材无可比拟的。眼石多数为翠绿色,少为金,经过精细打磨,即莹洁如玉,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苴却石的“膘苴却砚走出砚文化新天地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整理提供,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石”根据色泽分为黄膘、绿膘、彩纹膘、玉带膘等。除少数纯净绿膘外,绝大多数膘中均掺融进其他诸多石品花纹,如水藻、金星、银星、金晕、青花、眉子、金线、银线、鱼脑冻、鳝鱼黄、冰

4、纹、火烙纹、胭脂纹、水藻纹、彩线纹等,称为“复合膘”。因此,苴却石比其它砚石的石品花纹更加绚丽丰富,成为砚雕艺术家们展示雕刻技艺的最佳石材。  中国的砚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现象。早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就己经有砚的雏形出现,半坡遗址中出土的研磨器就是砚的早期雏形。原始人把有色的矿物质放在石制的研磨器中磨成粉末,然后调上水作为作画的颜料,用竹签或羽毛蘸上这种颜料,在陶器上作画,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就是明证。真正的砚出现在秦汉时期,到了唐代,文化高度发达,砚和纸、笔、墨一起成为文房四宝,是中国文人案头的必备之

5、物。而砚中的极品则首推端砚,端砚以眼为贵,自古以来得一方有眼的砚被认为是文人雅士的一大幸事。一方砚上眼越多越好,古人有“七珍八宝”之说,一方砚上若有七个眼则被认为是珍品,有八个眼则被认为是宝贝。  历史上眼最多的一方砚出现在宋朝,因其砚上有101颗眼,被宋徽宗称之为“百一砚”,宋徽宗爱不释手,每日把玩。此砚为历代皇帝御用之宝,传至清代乾隆皇帝手中,被其称为“天下第一绝品”,录入《四库全书》中的《西清砚谱》之中。民国时期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将该砚和其它国宝一起保管起来,一直留在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当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开馆时,人们可

6、以从一米线之外看到用防弹玻璃罩起来的“百一砚”的芳容。  石上有眼实为奇事,藏族人把这种石眼称之为“天眼”,古人咏石眼的诗写道:“人惟至灵,乃有双瞳;石入有眼,巧出天工。黑睛朗朗,碧晕重重;如珠剖蚌,如月丽空。红为丹砂,黄为象牙,圆为鸲鹆,长为乌鸦。或弧标双映,或三五横斜,象台斗之可贵,惟明莹而最佳。”可见,自古以来人们是多么的推崇石眼。  续写砚雕新篇  据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先生考证,苴却砚是我国宋朝失传的泸石砚,宋代高似孙著《砚笺》四卷介绍称“泸川石砚黯黑墨,视万丈悬崖中,正砦白眉”。元代著名学者

7、虞集所著《道园学古录》中录有《谢书巢赠宣和泸石砚》诗:“巢翁新得泸石砚,指式尘埃送老樵。毁壁复光知故物,沉沙俄出认前朝。毫翻夜雨天垂藻,墨泛春水地应潮。恐召相如令草檄,为怀诸葛渡军遥。”书中提到诸葛亮渡泸处就是今砚石产地。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云南省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了寸秉信先生所制的三方苴却砚,送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使苴却砚名扬中外。  苴却砚石产于攀枝花市仁和区的金沙江畔,古代苴却砚则在大姚县苴却街销售,因而被命名为“苴却砚”。清代咸丰年间,今攀枝花市所辖的大龙潭乡和平地镇一带盛产苴却石,开始有工匠在这里制

8、砚。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制砚师日渐增加,较有影响的制砚师有寸秉信先生。  寸秉信生于1854年,12岁开始学习制作苴却砚,经过数十年的艰苦探索,技艺日渐精熟,成为当地有名的制砚师。当时制砚多为家庭作坊,各家各户自己制砚,自行销售。寸秉信生前并没有收外人为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