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

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

ID:23529618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_第1页
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_第2页
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_第3页
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_第4页
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感情的凭借,一切文章都要靠语言来实现,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要有趣味、要耐读。所以考场作文语言也要有文采,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获得高分。一、 俗语的引用。俗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流传着的定形的话语,它具有普遍流行又简练形象,使用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既简洁形象又生动活泼。如:……一处小院,隔墙住着两家。老刘是一位从事“爬格子”的,妻子、女儿一家三口。墙那边,听说是什么局长。老刘家种着些豆角,而墙那边也长着些丝瓜。豆角藤顺墙蔓过去,瓜秧沿墙爬过来。绿油油的豆角,长条长条的丝

2、瓜,长得讨人喜欢。局长家三天两日,来客络绎不绝。到晚上,局长家灯火辉煌,宾朋满座;而老刘家,冷冷清清,“一盏灯漂白了四璧”。初作邻居时,见面也打打招呼,道个好。后来,局长便把招呼给免了。对老刘的招呼,只是很高傲地点下头,再后来,这点动作也没有,如同一个面无表情的蜡像。老刘心里感叹着:“我曾尝试着接近别人,无奈别人看不起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啊!”于是两家都不去管那些爬过墙头的豆瓜,—任它们长着。日子照过。……——(2005年山东淄博中考满分作文《邻居》)这里的“爬格子”是指从事写作的俗语,“一盏灯漂白了四璧”多么简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老刘

3、家的冷清,没有宾朋来客,也不热闹。读了这些熟悉的俗语,就如同在他乡遇见了老朋友,阅卷老师肯定会眼睛一亮,判给高分。再则引用这样的俗语,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应给高分。引用了俗语的文章,读起来还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二、修辞的运用。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把读者引入到一个美妙的境界。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反映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如: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导……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

4、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困苦时,把手伸向了你。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投来一个小小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心生温暖,渡过难关。感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心田里发芽。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图报,也许在心灵接受到爱的讯息时只产生谢意,那么,何不把它化为行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温暖的肩膀,都行。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以行动感恩,青史留美名。一万次的空想都不及一次行动,再大的谢意也比不上实质性的帮助。感恩是心

5、头的一张邮票,惟有用行动去传递,才是真实而美丽的。——(2005年武汉中考满分作文《感恩的心》)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使人感到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组排比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感恩的不同形式,又使语气自然流畅,很有气势。三、        专业术语的巧用。科学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许多专业,许多人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里工作,但人又是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活,不可避免地接触、使用跨学科知识。有时候,我们把不同专业领域

6、里的术语交叉使用,可以产生幽默的效果。作文也一样,使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可以增强趣味性、可读感。如:……镜头对准我们的社会——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着,无产阶级专政或称人民民主专政“在”着,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着,人民当家作主“在”着……全都完好无损。稳定压倒一切,和平发展是两大主题,物质和文明两手都要硬,经济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着……祖国一片繁荣,形式一片大好。……——(2005年山东淄博中考满分作文《国在山河破》)读了这些语句,我们感到很有趣,因为它用了许多的专业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着,无产阶级专

7、政或称人民民主专政‘在’着,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着”,“稳定压倒一切,和平发展是两大主题”这些政治术语的运用,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四、        诗词语句的化用。古典诗文从形式上看句子简练,节奏感强,有很强的音乐性,从内容上看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在作文中运用它就像用了成语一样,不但使作文表达的意思深刻、言简意赅,还会为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使作文语言高雅而有韵味。……然而,月有圆缺阴晴,又怎能总是完美无缺?人有离合悲欢,又岂能奢求永久的团圆?婉转悠扬的笛声伴水飘来,圆月清风中的大地显得格外清宁冷静。“闭塘渡鹤影,冷月

8、葬诗魂。”大观园的两位女儿啊,虽是锦衣玉食,无奈寄人篱下,父母双亡,中秋之夜孤单的身影,更显感伤。面对万家团圆,湘云、黛玉的联诗又显得如此凄美悲凉。“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酒问月。中秋良宵,弟兄分离,杳无音讯,唯有皓月孤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