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例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〇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〇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〇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〇了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〇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〇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能力目标:〇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本框信息量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〇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领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
2、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13〇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教学提纲: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
3、特征之一(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古代文化兴盛与衰微的因素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见证(1)文字(汉字)对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军民同心、众志成城,共创中华文化新辉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难点: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巨大的凝聚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教学前反思:本课课题为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刚抽到本课题时,自己在心里暗自得意,认为讲文化生活的内容自己有一些优势。可当真正静下心来仔细备课
4、时却发现这一框题很是棘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在45分钟之内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们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创文化新辉煌13的信心,等等,一系列问题让我困惑不已。将本框题讲热闹了很容易,但是想避免浮于表面,深化课堂内容却不是一日之功。自己只能尽自己所能,多方查阅资料,并不惜打扰老师们的国庆假期而多方寻求帮助和点拨,以求最大限度的展现比较成熟的课堂。对本节课的导入方式,我尝试过不少,比如:用国庆60周年导入;用全运会导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全运期间要来济南,借此假设一个情境,让同学们向其
5、介绍中华文化;还有用漫画导入,等等。就时事性上来讲,前三种导入很新颖,也各有特点,但由于能力所限,自己总是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主线来贯串课堂。漫画导入则风趣幽默,却不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经过多方老师的帮助,最终还是确定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相关内容来导入新课。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但它却是中国人永远的骄傲,不仅仅是因为健儿们为中国赢得了数量最多、含金量最高的奖牌,更因为开幕式精彩绝伦的表演,向世人呈现了中国文化意在言外的神韵;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魅力,向世人证明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更让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文化的
6、魅力就在于此。此外,感谢为了这次比赛而给予我大力帮助的老师们和朋友们,更感谢教研室和评委老师们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组织活动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本节课的活动设计及亮点:第一,本节课导入方法新颖,视觉冲击力强,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热情。上面已经作出介绍,这里不再赘述。第二,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环节,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书法作品:不同字体的“和”字,既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演变,体会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还能激发同学们对中国书法的好奇心和兴趣。也或者说,从我自身的角度讲,13让同学们产生对中国书画的浓厚兴趣是我本节课的追求之一。此外,还借助目前颇受青少年欢迎的网络流行文字---火星文字,教育同学们要正确处理火星
7、文字和传统汉字的关系,要使用规范的汉字,以免影响学习和生活。第三,对同学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强烈的使命感,使学生明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我们一定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第四,最后一个环节“体验践行”密切结合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济南开幕的实际,鼓励学生抓住契机,观察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促进本区域特色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