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93145
大小:27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曲线图像题解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曲线图像题解题技巧A、搞清楚“量”的关系: 凡是曲线图,总是反映一定变量的关系、在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题中,尽管牵涉到的量不多,但由于生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像一般的数学函数,所牵涉到的“量”往往都有它的特殊含义,而且含义很容易混淆。如吸收量和利用量,释放量和产生量,有机物产生量、净生产量(或积累量)和消耗量等等。如果这些量的区别和关系搞不清楚,解题可就很容易出差错。 B、“黑暗”条件的理解: 凡是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曲线图的题中,光照的有无或强弱也往往是形影不离的。当题目给出黑暗条件(或光照强度为
2、零)时,我们脑子里就要考虑到什么生理活动在进行?什么生命活动不再进行?为什么有的实验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我们应十分注意黑暗条件: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也必须要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只要有足够的[H]和ATP):③黑暗时释放CO2,吸收O2。消耗体内的有机物;④长时间黑暗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⑤黑暗是测定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实验中的关键条件之一。 C、理解“零值”的含义: 在分析曲线图时,十分关键的是要理解CO2
3、吸收值为零值的生物学含义。CO2的吸收量为零值,这并不是表示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表现为环境中CO2的量没有发生变化。对“零值”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光照情况下,吸收CO2的量为零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并不是说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②零值以下,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量为负值(即释放CO2)。吸收O2,消耗体内的有机物,异化作用>同化作用。长时间为零或负值,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③零值以上,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释放O2,光合作用产物有积
4、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植物能正常生长。 D、曲线“极限”点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但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极限点。分析这个极限点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①极限点表示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最高,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②极限点以前,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影响的是光反应;③极限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限制因素不是光照强度,而是温度和环境中的CO2,主要影响的是暗反应;④此极限点是判断光合
5、作用强度曲线图像正误的关键;⑤此极限点是判断阴生植物还是阳生植物的着手点,因为阴生植物是生活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到达极限点时,所要求的光照比阳生植物低;⑥如果是人工提供光照,就要考虑节能问题,光照强度只要控制在这个光合作用强度极限点相应的光照强度即可,以免能量的浪费。1.下图甲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叶片吸收和释放气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假定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图乙和图丙表示天气晴朗时某作物一昼夜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情况。请据图回答6(1)图甲中,B点和A点相比较,B点叶肉细胞中ATP特有的来源是 。光照强
6、度由A到C范围内,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植物体合成有机物的速率 ,C3化合物的量 。(增加、减少)。(2)用生长旺盛的水稻叶片提取和分离叶绿素时,在滤纸条上色带最宽的色素是 。(3)图乙和丙中,最可能代表夏季一昼夜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情况的是图 。(4)图乙中,作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是 。S1、S2、S3表示曲线与时间轴之间围成的面积,已知该作物能正常生长,则S1、S2、S3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5)图丙中,时间D—E内二氧化碳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 。(6)光合产
7、物从叶片中输出的快慢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若摘除花或果实,叶片光合速率随之降低的原因是 。光反应。光照强度,增大,减少叶绿素a丙c,s1>s2+s3光照强度减弱,atp,还原态氢减少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摘去花或果实使光合产物的输出受阻,叶片的光合速率就随之降低。2.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t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7℃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C.27-29℃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30℃下实际光
8、合速率为2mg·h-13.6.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应阶段萌发种子形态变化图(图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