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88387
大小:76.3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8
《儿童的“研究性学习”不容忽视——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的“研究性学习”不容忽视一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前言: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忽视儿童“研宄性学习”的现象,本文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可行性着手,并就如何实施和实施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并推动学校体育课改工作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儿童研究性学习体育教学途径、问题的提出提到“研宄”,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科学工作者的那种“研究”,它需要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因此,有人会高声质疑:正处在启蒙学习阶段的儿童也能开展“体育课题研究”吗?让缺乏经验、知识与能力的儿童也来做学问、做“研究”,这样的课程改革是否有沾名
2、钓誉之嫌?而实际上,所有的这些疑问,都是由于对儿童的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存在着误解所致,即忽视了儿童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开展的“研究性”活动。事实上,儿童在研宄性学习中的“研宄”并不是从事体育科研工作者的那种“研宄”,而是一种以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领域,是儿童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媒介,儿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所开展的“探宄”活动,是一种学习活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体育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当前改革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开展研宄性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可行性1、让儿
3、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ZZ研究性学习"强调儿童通过自主参与一些体育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2、提高儿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研宄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开,经过儿童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儿童在研宄性学习过程中,会激活自己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3、儿童在研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沟通与合作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儿童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与
4、条件,研宄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儿童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4、儿童养成科学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儿童在从事体育研宄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逐渐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同时也懂得了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三、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研究性学习动机。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最基
5、本动机,而思维活动总是进行的。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思维中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维,对技术动作的主动探究,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使其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新技术动作练习、实践体验的好胜心,形成主动研究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设计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使所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唤起其积极性,点燃求知的欲望。如投掷垒球教学的投准练习时,教师突破以往的先讲解示范,后学生练习的传统方法,而是先创设问题情境:学习解放军。你们手握的垒球就是反坦
6、克导弹,请你们在规定的距离外,用自己认为命中率较高的发射方式(投掷姿势),比较准确地击中敌人在行进中的坦克(坦克用纸皮箱绘制成,教师用绳拉动,使其较慢地匀速行进),狠狠地打击侵犯我们家园的侵略者,保卫祖国(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高涨情绪,学生主动进入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由练习。结果学生的投掷姿势多种多样:有用力挥臂投掷的(投掷的准确性很难掌握);有抛掷的(力度较难掌握);有运用手腕投的(比较准确)等等,但命中率普遍较低。学生练习积极,气氛非常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因为只有少数人能击中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射方式(投掷姿势)是否最佳产生质疑
7、。质疑的产生是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的驱动力,是促进学生积极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源头。2、维持、指向学生探究,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支持者,学生是实施者,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通过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点明问题的关键,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创造条件,减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盲目性,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具有一定的方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