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ID:23476772

大小:68.1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8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1页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2页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3页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4页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对策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一般来讲,有些心理障碍经过学生自身的调节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除,但也会有个别的学生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甚至会产生一些过激行为而铸成终身大错。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

2、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干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学校、家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一、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一)恐惧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家庭和学习环境方面的影响。表现是:学生会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和害怕的情绪,从而导致暂时性的思维困难,并产生心跳加速和做恶梦等现象。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制和一言堂是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人

3、交往,在人前易脸红。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心里想得很好,但突然心里“咯噔”一下,心跳加快,一股热血直往脸上冲,自己难堪,别人也莫名其妙,常常被人笑话,致使与人交往时几乎成了惊弓之鸟,不敢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就会懦弱、缺乏自信,再加上同学的议论或讥笑,更使他们紧张不安,惧怕见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简单粗暴,缺少民主和谐的沟通,会对学生心理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年龄越小这种影响也就越大。这种情形下,学生的应激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屈从和抵触,同时心理发展会扭曲和变形,出现孤僻和惹事生非的偏激现象。学习进程中施教者过

4、分严厉,提出受教育者暂时无法迗到的要求时,学生也会产生这一心理现象。(二)孤独心理产生这一心理问题与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基本上以家庭和学校为主,社会交往的范围比较狭小。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差,容易在交往中产生一定的障碍。如果这种障碍得不到及时化解学生就会产生孤独心理。它的明显特征就是封闭和不合群,对外界的各种刺激表现为逃避和厌弃,不适应性反应强度大于正常个体,容易在挫折中受到伤害。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

5、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这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以及与父母亲人之间的沟通,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在这种长期的情感闭锁下,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且不易被人察觉(三)偏激心理产生这种心理问题的个体在性格上以粘液质居多。性格的逆性决定了学生在受到不良外界刺激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过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

6、心,易怒和情绪失控等。在是非的判断上,明显表现出不尊重客观现实的抵触情绪。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既有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干预也势在必行。对外来信息的异化作用突出,排斥来自于正确方向的教育。这种心理问题产生后危害比较大,常常会使学生典型行为习惯改变,出现诸如逃课、打仗,甚至是离家出走等现象。(四)意志品质不成熟表现在:(1)自觉性较差,大约有35%到55%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2)不够果断:约有25%

7、到40%的学生遇事忧郁,不知怎样抉择。(3)坚韧性不够:约有35%到42%的学生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五)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具有集体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资源,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自私,缺乏责任心,勤劳节俭意识差,面对举手就可解决的小事情也推卸责任,视而不见。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促使他们逐渐转换,形成良好的心态。二、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

8、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有一部分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很多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