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76019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中学化学教育界同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两年来,笔者对“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积极思考与认真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注重导课的艺术性与多样性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化学的常规教学中,每一节课的第一环节就是导课。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能够创设出好的导课艺术,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提高。因此,每一堂课,教师都要紧扣教材,努力创设一种教学情景,以唤
2、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露声色的体验中走入教材。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教学伊始,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同学们都吃过口香糖吧?那你们可知道益达无糖口香糖的一句很有名的广告?广告是:“咀嚼益达口香糖,平衡酸碱度”。请大家思考:口腔内的酸碱之间会怎样平衡呢?教学实践证明,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的思考,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克服“教”的完美思维,时刻把握课堂的真实性 时常听教师诉苦:“一些知识点(含考试内容)在课堂上已讲了多遍,很多学生(包括一些优秀学生)依旧不理解,照样答错。”也
3、经常听到教师的喜悦言语:“这堂课,我所准备的知识内容,终于讲完啦”5。轻松之情溢于言表。可是,你是否洞察到,在你滔滔不绝地讲完45分钟,有多少学生显示出疲惫与困惑的眼神?众所周知,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与学习动机的性质、水平是一致的。是否一致,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真实体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如果学生表情不好,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就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能为完成45分钟的教学而罔顾学生的心灵感受与情感体验。因为这样的课堂是形式的,是虚伪的。 三、注重课堂教学
4、的梯度与难度 在教学公平、教学平等的感召下,时下的学校,大部分实行平行班教学模式。然而,平行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科素养差异也很大。无疑,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几点感悟:一是注重教学的梯度与难度,是提高平行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二是若教学的梯度与难度过大,中下水平的学生在经历了长期、连续的失败后,学习的兴趣会下降,会使他们只图对失败进行自我防卫,产生消极心理。若教学的梯度与难度过小,会减少学习结果与目标价值对学生(尤其是那些优秀学生)的诱惑力,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动力。常言道
5、:“教若渡河,教法乃舟,无舟则望洋兴叹”。因此,为提高平行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梯度与难度,意义深远。 四、走进学生,构筑平等、民主的课堂 第一节课,笔者会向学生提供自己的“QQ号码”5。交流的内容:学习的困惑、心灵的彷徨、对老师的期待。每共同学习一个月后,进行师生互评活动。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比较客观、全方位的评价。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建议、指出不足。“唯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才能体现其真正要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解除学生心理障碍,促进学生情感健康,也能活跃学生思维,融化学生
6、心中的悠悠千结。这种师生互动,既强化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现时,笔者的课堂,学生既可以大胆提出问题,也可以随时质疑;既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找好伙伴切磋。民主的课堂,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 五、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材中有些知识系统的编排不合循序渐进、由表及里之规则,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很吻合。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际,对知识点进行必要整合。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如在第一单元的课题1和课题2中,要进行多个实验探究活动,
7、这些实验探究活动,共涉及化学仪器至少有十四种。而此时段的学生,刚步入化学殿堂,对化学仪器还很陌生。基于此,教师可以自编讲义,先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化学仪器的名称、平面图、用途及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课题1和课题2的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比较有效的。 六、丰富检测模式,实现成绩与课程要求的有机结合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似乎被打上“应试教育”5的烙印。实际上,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曲解。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相反,考试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提升素质教育的内涵。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作为青春期的初中生,正经历着一个从儿
8、童心理向成人心理转化的过程。在这一特殊时期,每位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获得一次充分展示、证明自己的机会。对学生而言,考试是种最好的机会。也许有的学生对学习无所谓,内心却很关注每次的考试成绩。按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总是有一段距离。而每当进行一次考试,教师从中反思教学上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