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蒋英俊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蒋英俊

ID:23470899

大小:7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蒋英俊_第1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蒋英俊_第2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蒋英俊_第3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蒋英俊_第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蒋英俊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蒋英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蒋英俊蒋英俊(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中图分类号】R5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62-02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微生物感染心内膜而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伴赘生物的形成。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脾大、贫血、周围血管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瓣膜类型分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以自体瓣膜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1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绝大多数发生于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尤以风湿性心瓣膜病多见;也可发生于先天

2、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以及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人工瓣膜及其他心血管病。致病微生物可因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扁桃体炎及扁桃体摘除术、拔牙、流产、泌尿道器械检查、导尿、肠道感染及心脏手术等而侵入血流,导致菌血症,进而引起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最常见;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则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病理牛.理在心脏有病变时,心内膜或血管内膜表面粗糙,有血小板血栓和赘牛.物形成,病原菌容易滞留在赘生物中并繁殖,引起感染性炎症,且不利于抗生素发挥抗菌作用。赘生物可破坏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等,赘生物碎片脱落可致栓塞和引起血源性播散,

3、发牛.转移性脓肿。2诊断及治疗要点2.1诊断要点凡原有心脏病或者是易感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心脏杂音具有易变性,贫血、脾大,伴或不伴有栓塞和血管受损,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均应考虑木病,血培养阳性即可确诊。2.2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用药原则为:①用药要早;②剂量要足;③疗程宜长;④选用杀菌剂;⑤静脉用药为主,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⑥联合用药。用药方法应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3护理评估3.1健康史询问患者有无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病史,奋无患咽峡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或进行拔牙、扁桃体摘除术、泌尿系器械检查、心脏手

4、术等诱因。3.2身体状况3.2.1全身感染表现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亚急性者体温多在39°C以下,呈弛张热,午后和晚上较高,伴寒颤和盗汗;并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体重减轻的表现;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常见。急性者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有寒战高热。3.2.2心脏受累的表现心脏听诊除了原冇基础心脏病的各种杂咅外,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新出现的病理性杂音或原有杂音的明显改变,如变得粗糙、响亮或呈乐音样。3.2.3周围血管体征①瘀点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常见。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③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

5、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④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的碗豆人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较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⑤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患者。3.2.4动脉栓塞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常见脑、心、脾、肾、肠系膜和四肢。3.2.5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如脾大、贫血,部分病人可见杵状指(趾)。3.2.6并发症(1>心脏并发症:心力衰竭最常见,其次心肌肿胀、急性心肌梗死、化脓性心包炎、心肌炎。(2)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者。(3>转移性脓肿:多见于急性患者。多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3.3辅

6、助检查3.3.1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的方法。在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3.3.2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了解贫血和感染情况。3.3.3尿液尿液检查约半数冇蛋白尿和镜下血尿。3.3.4免疫学检查25%的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80%的患者出现循环中免疫复合物。3.3.5超声心动图如果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瓣周并发症等支持心内膜炎的证据,可帮助明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3.3.6其他X线检查可了解心脏的外形;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4护理4.1一般护理4.1.1休息与活动病情严重吋应卧床休息,随着病情好转,实施渐

7、进性活动计划,在适量活动中注意病人的反应,观察病人有无出汗、头晕、软弱无力、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吋调整活动量。4.1.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以补充发热引起的机体消耗。鼓励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4.2病情观察4.2.1观察体温变化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准确绘制体温曲线;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总,注意病室的温度和湿度,给予物理降温,及吋记录降温后的体温变化,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4.2.2观察皮肤黏膜的变化观察病人奋无皮肤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Roth斑和janeway损害等感染毒素引起的皮肤黏膜损害。4.

8、3配合治疗护理4.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