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事件”的传播学分析

“家乐福事件”的传播学分析

ID:23461711

大小:66.0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8

“家乐福事件”的传播学分析_第1页
“家乐福事件”的传播学分析_第2页
“家乐福事件”的传播学分析_第3页
“家乐福事件”的传播学分析_第4页
“家乐福事件”的传播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乐福事件”的传播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乐福事件”的传播学分析【摘要】本文运用“流言理论”、“沉默的螺旋”、“意见领袖”、“舆论导向”的原理对“家乐福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进行传播学分析,既强调事件的理论意义又注重事件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以后类似公众事件的处理提供参考。【关键词】“家乐福事件”沉默的螺旋意见领袖从2008年4月9号开始,数十家海内外网站论坛的部分中国网民“为捍卫中国尊严”、“支持北京奥运会”,先后发起了一场抵制法国企业“家乐福”(carrefour)的行动,即“家乐福事件”。在抵制家乐福的呐喊声中,社会为之沸腾,整个中国掀起了一阵巨大的舆论浪潮。是否该抵制“

2、家乐福”,社会各界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互联网上的争论声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的网友甚至组织起来在“家乐福”超市门口示威,抵制活动一度进入到了失控状态。“家乐福事件”波及的范围和造成的影响使它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媒介事件。“家乐福事件”中的网络流言现象“家乐福事件”的起因据说与达赖集团搞“藏独”有关,网上流传“家乐福”的大股东捐了很多钱给达赖集团,暗中支持“藏独”。而且,法国政府准备拿出二千万美金,“家乐福”自己再拿出五百万美金,用于“五一”(在中国的家乐福)降价促销,听说家乐福高层很狂妄,准备让中国人在“五一”降价促销中挤破家乐福,最好踩死几个

3、人。法国电视台也在积极做准备,拍摄中国人到“家乐福”疯狂购物的镜像。让中国人自打自的嘴。①这条讯息是在网上发布的,如果是真实的,每个中国人都会对此报以强烈的愤慨和谴责。问题是,理智又让我们怀疑这条讯息的真实性,是否“家乐福”的股东真与藏独有关?是否法国政府真在策划整个事件?分析的结论是这条信息很有可能只是网络流言,所谓网络流言是指通过BBS、博客、论坛、电子邮件、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②由于“家乐福”事件关乎国家主权问题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而引起了群体的非理性共鸣,使流言以几何指数增长。与“非典”

4、时期消息封闭而产生的流言不同,“家乐福事件”流言的产生是复杂社会舆论场作用的结果,流言来源是自发和分散的,信息内容是多元的,在信源不明,指向杂乱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信息的失真与变形,对于某些网民蓄意制造的虚假信息,公众更是缺少有效识别与制衡,借用李普曼的一句话:“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的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做出激烈的本能反应”。③“家乐福事件”中沉默螺旋效应沉默的螺旋概念最早见于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概括起来,这个假说由以下三个命题构成,第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

5、理过程;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的社会传播过程,也就是说,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④根据诺依曼的观点,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为这一非合理过程的产物。“家乐福事件”初期网上大多数帖子是义愤填膺的号召抵制,很少有人发表不同的观点,也没有人对网上流传的信息进行质疑,不是缺少这样理智的人

6、,而是反抵制的人在面对敏感事件时保持了沉默,这种沉默是基于事件本身发展的态势和群体压力,抵制“家乐福”被称为一场所谓的“爱国运动”,如果此时期反对抵制“家乐福”,那么会受到支持抵制“家乐福”人的谴责和孤立。个人是害怕孤独的,这个恐惧感诱使人们不断地审视已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和行为模式,预计发生变化的潜在性和可能的方向。⑤以下为佐证:著名记者白岩松表达了反对抵制“家乐福事件”的声音后,遭到了网友指责、谩骂;在昆明,到“家乐福”购物的人被门外示威者称为“汉奸”,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反对抵制“家乐福”的人选择了沉默,他们声称尽管不赞成抵制家乐福,

7、但这段时间不会在家乐福购物。⑥“家乐福事件”中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成了一个螺旋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⑦“家乐福事件”转折阶段意见颂袖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播学者保罗?拉扎斯费尔德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

8、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⑧意见领袖均由社会上比较有威信、有成就的人担当,具有信息公开,引导参与、建立反映民意的机制和发挥舆论权威的作用⑨,他们能够带动整个人际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