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

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

ID:2345681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_第1页
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_第2页
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_第3页
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_第4页
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戴元涛上海港联门诊部,上海200122[摘要]中医的“阴阳”是一门哲学术语,是一种方法论。中医能治好病决非偶然,中医治病的科学性,就在于通过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活血化瘀”来净化人体的血液,让人体的组织细胞浸浴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与周边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吸收营养,排出废物,从而组织细胞逐步地来调整和修复自身的功能及时空代谢,使疾病渐渐消失。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这一命题成立,那么,中医就具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jyqkL,在24

2、h内高热退净,一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之后,像这种疾病是屡试屡效。经化验,白虎汤合荆防败毒散并没有抑制嗜神经病毒的作用,哪又为什么能治好乙型脑炎呢?原因是,中医用药是以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升浮(发散)降沉(下行通利)活血化瘀来治疗疾病的。通过中药的四气(温热寒凉)来平衡细胞外液的寒热温差。通过中药不同性味的辛、甘、酸、苦、咸注入细胞外液中(即内环境中),从而净化和平衡细胞外液的生态环境,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达到细胞内容物的稳态,平衡机体的酸碱度。由于乙脑患者高热迟

3、迟不退,是气分热加血分热,所以用白虎汤合荆防败毒散加减变化,用苦寒、甘寒等中药进行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而且半小时服药一次,连续进行[8]。这样,细胞外液的温度就渐渐下降,患者的高热也渐渐退净,血液得到净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变,病毒也由此失去生存条件,疾病也就治愈。综上所述,中医开具的处方不外乎五种性味—辛、甘、酸、苦、咸的混合,这五种性味也是人体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五种元素。医生在开处方前通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把不同症候群归纳起来,再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辩证论治,根据药物

4、五种性味在脏腑中的归经来处方用药,不论其中药方大小多少,但少则是一种性味,多则是五种性味的混合,不同的处方则体现各种性味的不同侧重,病人服用后,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将五种性味注入人体的血液中,即人体细胞的外液环境中,这样,周边的组织细胞就根据自身的需求从中吸收有益的性味,来营养和修复自己,然后对那些多余或不需要的性味最终由自身的细胞外液周而复始地运转来排出体外,以保持人体内环境溶液处于净化平衡状态。所以中医是能治疗各种疾病的。如对于肿瘤疾病的治疗也同样如此,因为形成肿瘤的概念有两点:①在单位

5、体积中组织细胞的个体细胞体积增大;②在单位体积中组织细胞的细胞个数增多,这样就形成了组织占位,这种占位多伴是组织细胞的时空代谢失调,因为细胞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所合成蛋白质的质量、数量、种类都有所差异,在恶性肿瘤中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也会产生变化。对于它的治疗,只有改变组织细胞的时空代谢,把组织细胞的时空代谢由异常代谢转化为正常代谢,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中医治病的科学性就在于中药能净化人体的血液,让人体的组织细胞浸浴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与周边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吸收营养,排出废物,从而,

6、组织细胞逐步地来调整和修复自身的功能及时空代谢,使疾病渐渐消失。近十余年来,我就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临床,如对甲状腺瘤、小叶增生、子宫肌瘤、肾上腺瘤、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肺癌、肝癌、胃癌等进行治疗,有的肿瘤消失、有的腹水退净、有的肝硬化消失、有的糖尿病胰岛被激活、有的取得良好效果,有的能延长生命。对于有的病人细胞的时空代谢不能逆转、组织细胞坏死的则死亡。我们不妨对上文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一番归纳、就得出中医就具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①在宏观上中医有阴阳学说的辩证关系;②在微观上有构成人体生

7、命最小单位的生命实体—细胞。然而,细胞的时空代谢,又成为阴阳学说论理关系的基本元素。像这样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无形到有形,在理论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中医理论体系。[.jyq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4.978-7-1171-7045-1.[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4.978-7-1171-7045-1.[3]王建伟,陈瑶,韩峰,等.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病灶伴蛋壳样钙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3):358-361.[

8、4]贾春华.中医理论思辨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7):441-443.[5]连冬花.系统科学视域中的中医理论及其创新[J].系统科学学报,2009,17(4):46-49.[6]董向辉,戴汝为.从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的角度看中医理论[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1):1458-1463,1478.[7]刘带,李锐锋.论中医理论中的系统整体性思想[J].系统科学学报,2009,17(3):90-93.[8]钱会南.《黄帝内经太素》在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形成中的作用[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