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

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

ID:23436801

大小:10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_第1页
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_第2页
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_第3页
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_第4页
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趋向于对“理”的甄别,人文性更趋向于对“情”的唤醒。如何才能在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既关注“理”又激发“情”?我们认为,课堂追问是一种恰当的表现手法和助推方式。  一、追问,漾起情感涟漪的缕缕微风  1.在追问中体察“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教师抓住关键触点,结合学生曾有过的生活情境,设计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体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细流,体味其中的意趣情感,可以达到心灵相通、入情入境的美妙境地。《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中,教师围绕“赶”字展

2、开教学。  师:想一想,蝴蝶们赶来聚会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它们一定非常高兴。  师(追问):是呀,它们一定是迫不及待地赶来,这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1:是你追我赶,你早我更早地赶来!  生2:就是它们看到花丛就快速飞过去,看到树林就小心地穿过去,看到小溪就用力越过去,绝不耽误一点点时间。(出乎意料:这孩子居然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生3:它们争先恐后地来,穿着鲜艳的衣服。  师(追问):哪些鲜艳的衣服呀?5  生:红的、黄的、绿的,还有紫的,色彩很多。  师:这就是句子中所说的――  生:色彩斑斓!  师:真是兴高采烈地赶、迫不及

3、待地赶、争先恐后地赶呀!让我们带上这样的情感来读好它!  在以上的片段教学中,教师抓住点睛之词――“赶”,不失时机地追问:它们赶来聚会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自然将学生的触角引向蝴蝶的世界。  2.在追问中抒“情”达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学《渔歌子》时,教师出示了一首张松龄的应和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在指导学生感悟品味时,通过不停地追问,将学生的情感引向和作者共通的美好境界。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生反复唱和)  师(追问

4、):为什么任凭张松龄怎么劝,张志和都不回去?(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相关资料)读了这段资料,想想张志和虽然钓不到鱼,却钓到了什么?  生:他钓到了悠闲的生活。  师:怪不得他情不自禁地吟唱――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追问):仅仅是指不想回家吗?  生1:还表明自己不想出仕做官的决心。5  生2:从这里我体会到张志和是非常正直的,他不甘心和那些贪官同流合污,因此,他才决定隐居。  生3:张志和和晋代的陶渊明一样,有着非常高洁的品性,令我们赞叹。  师:是呀,从中我们还读到了张志和一颗淡泊的心。  教师的一句追问:为什么任凭张松龄

5、怎么劝,张志和都不回去?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妙地引导学生。张志和虽然钓不到鱼,却钓到了什么?钓到的是悠闲的生活。作者仅仅是指不想回家吗?耐人寻味的一问,学生的触角直抵心灵最深处,激烈的情感随之喷涌而出。  二、追问,串起理趣项链的条条丝线  1.在追问中梳“理”方法。合理有效的课堂追问,能迅速帮助学生解开语言文字的密码,梳理文章的脉络,使语文知识在不断追问中敞亮起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站在儿童的立场,通过反复的追问,将语文知识在学生面前行云流水般地铺陈开来,让在场的所有师生经历了一次美妙的思想旅程。  师:时间看不见,摸不着,

6、可是朱自清却能写得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让你感觉到时间匆匆流过。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画出最重要的句子,并想想是怎样让你感觉到很匆匆的。  (学生自读后交流)  生:作者把八千多日比作了针尖上的一滴水,让我们感觉到时光过得非常快。  师(追问):对呀,他用了――5  生1:比喻的方法。  生2:我从“溜”感受到作者把时间写得很活泼,让我们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师(追问):八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你觉得漫长还是短暂?  生:短暂。  师(再追问):他把时间夸大还是夸小了?  生:夸小了。  师:是呀,作者用了夸张把

7、时间夸短了,“滴答”,二十几年过去了,“滴答”,二十几年过去了,“滴答”,又一个二十几年过去了,再一个“滴答”,人没了。于是我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在追问中学“理”致用。教学中,教师通过系列追问,为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对话的桥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细细品味,含英咀华,触摸作者跳动的思想,并在自由抒写中比较体悟作者的写法。《匆匆》一文教学,薛老师通过让学生谈谈“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法之妙。  师:我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呢?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些什么?  生:读书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过去。  师

8、(追问):不优美。想想怎么说会更优美些?  生:读书的时候,日子从翻动的书页上溜过。  师:真好啊!  生:弹琴时,日子从手指尖过去了。5  师(追问):怎样的手指尖呢?  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