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ID:2343513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_第1页
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_第2页
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_第3页
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_第4页
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摘要: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分析,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诗人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运用文艺心理学方法揭示陶渊明创造的田园境界超越农村现实生活的理想世界,是经过诗人提炼、加工、升华的艺术产物,也是“陌生化”了的产物,阐释这个审美过程之所以能够得到实现,是由于诗人进行了一定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境界;调整  东晋著名大诗人陶渊明用优美文笔创造了一个让世人向往的田园世界,也因此被后世称之为“田园诗人”,似乎陶渊明是一个极为“静穆”的诗人。“有风南来,翼彼新苗?”(《时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子俨等

2、疏》),酒兴所之,便“不觉知有我”(《饮酒》十四)。俯仰宇宙,物我皆忘。无论登高、望远、怀古或采菊饮酒,都能使他升发出一种恬然自得之情。难道他所生活的农村世界真的那么美好吗?不是的,这个田园世界是经过诗人提炼、加工、升华的艺术创造物,是诗人进行了一定的心理与艺术的调整。  一、诗人所处的时代5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晋代腐朽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遭到无理的压抑。他的曾祖父陶侃虽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也不同于寒门。陶侃出身微寒,被讥为“小人

3、”、“溪狗”,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的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政治黑暗。这充分证明当时社会黑暗,并非是他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美好。  二、诗人生活的农村现实  (一)作者生活的农村十分凋敝。作者对此有过零星的记述“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归田园居》),这个现实与陶渊明笔下美好的田园世界存在着差异与冲突。  (二)陶渊明生活的外部环境十分凋敝。他自身在农村的生活也处于一种十分窘迫的境地。这个窘迫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陶渊明对此有大量描写“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永贫士》);“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

4、肯鸣。”(《饮酒》),可见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  综上所述可见,无论是陶渊明所处的历史时代还是他所生活的农村现实都与他诗歌中所创造的田园世界是有巨大差异的。诗人能够在如此窘迫的现实中,克服内心理想与现实状况的巨大矛盾和反差,克服自身的分裂,而创作出一曲曲优美的田园交响诗,他主要依靠的是心理与艺术的调整。  第一,儒家的社会理想学说和道家修养理论。陶在诗文中多次表述自己从小爱儒家经典,赞成儒家“仁义”5道德和反对攻伐取利的社会理想。但对陶渊明影响较大的,不是儒家学说中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和君臣忠义的正统等级制度观,而是儒家学说中带有原始宗法意味的上古大同世界学说和人身道德修养理论

5、。他认为有人特别是自己有孤介的本性,这种高尚的本性在“人间”得不到实现,只能努力保持它不变,而在“田园”世界才可能真正的实现。  由此可见,他重视的主要是自身修养,自身价值和个体精神的欢乐。在他的思想征途上,尽管儒家学说远不够用,但儒家的伦理学说给了他很大力量。这种以儒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个体自我完善的方式,是陶渊明在艰苦生活中保持心理平衡反的一个重要生存方式,也是他得一进入田园艺术审美境界的必要前提。  第二,古代隐士高士的榜样。  陶渊明在其思想经历中,还非常推崇古代隐士和高士,他几乎是不厌其烦地连篇累牍地歌颂这些古代人物,到了可与“篇篇有酒”相媲美的程度。这些被歌颂的隐士

6、大都是儒家学说推崇的一些经典人物。从《咏贫士》七首这组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隐士们在陶的困难处境中,给予他多么大的思想力量。他在这组诗中承认,有时为生活困顿而气恼:“闲居陈厄,窃有愠见言”(《咏贫士》其二)但靠古代贤人支撑自己,他便转而在古代隐士中驰骋感情,用笔墨构造了一个理想隐士贤人荟萃的小天地寄托情感。对于这些古代隐士,陶渊明大体抽出了他们的政治内容,决非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抽出了他们的政治内容,只取他们高洁的人品或其中某一点为自己所用。  这是陶心理调整的核心,他在这种精神状态中,进入到艺术创作活动里面去,从而发现和创作了自然平静美好的田园世界

7、年。  第三,道家佛家思想。5  佛道两家思想是陶的另一个支撑点。他赞扬孔子,但又有点将孔子道家化的倾向。魏晋玄学对他也有影响。但他并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他是一个很实际的,脚踏实地的人,做县吏就有劝农之举,做隐士又坚持力耕,与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玄学家很不同。他所思考的都是有关宇宙、历史、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什么才是真实的?等等。他的思想既容会了两家的思想,又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和结论。  对道家佛家的思想观念,陶当然是很熟悉的,他的朋友中就有佛教道教信徒,而且东晋时代的环境也使两种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