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23744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老王》人教八上2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王》人教八上28!《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细节和语言,感受其简洁有味的风格。 2.体会理解老王及的“苦”和“善”,感受人性的光辉,陶冶美的情操。 3.能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主旨。 教学重点:揣摩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写作意图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几天,我一直在重读《老王》,真是越读越觉得感动,越读越觉得沉重。 二、初读感知 1.用一个词形容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2.是带了怎样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的?请找出文中语句。 明确:一个幸运的人对
2、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读读品品,把握人物 1.所说的不幸者就是老王,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的基本情况。 请学生填表: 老王(一个卑微到连姓名都不为周边人所知的社会底层人物) 外貌特征:有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文中说:“乘客不愿坐他的车……瞎掉了一只眼。可见身体的残疾并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文中说:得了恶病该是更深的不幸。这不幸正是生活的苦难留下的烙印。) 职业:蹬三轮车(可知老王从事的是体力活,需要健康的身体。) 单位:单干户(在当时的中国归属到组织、合作社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不允许搞个体,否则就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老王生计艰难。) 社会关系:有两个“没出息”
3、的侄儿!(如果老王生病了,他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人。) 家庭住址:(文中提到问那个破落的大院早塌败的小屋是不是他的家,老王回答说,住那儿多年了。他并不认为这个独自栖身多年的地方是他的家,我们可以从他的回答中读出他对苦难生活的叹息以及内心对拥有一个温馨的家的渴望。) 引导学生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感知老王的生活状况——“苦”。 2.教师引导:这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那么这样一个平凡的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的人,为什么要写他? 明确:善。 (1)选取了哪些事来体现他的善良?请概括。 明确:愿意给我们送冰,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担心人家不够用; 受了恩惠总
4、也不忘,去世前一天还送油、鸡蛋感谢。 (2)请找出最感动你的细节,读一读,品一品。 3.这是一个孤苦伶仃但老实厚道,有良心的好人,他感动了,也感动了我们。那么是怎样对待老王的?你觉得她是怎样的人?明确: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老王送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老王的生活,的女儿送给老王鱼肝油。 四、分析研讨,把握主题 1、一直很关心老王,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总结:觉得自己对老王关心不够,是因为老王对太好,省吃俭用,倾其所有,情义实在太重了。相比之下,觉得回报太少。这种愧怍是通过与老王比生活状况,情感
5、付出多少的不同而产生的。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说老王是不幸者,把自己界定为一个幸运者,那是与老王相比而言的,她当时的状况怎样呢? 出示在文革期间所受遭遇的部分资料:被批斗,剃光头,扫厕所等,国际友人惊呼:让沈从文、杨绛去扫厕所,简直是暴殓天物。, 教师总结:同样遭遇着不幸。自己不幸,却还同情、关心别人,如此,老王更是如此。多么善良的人啊!为什么善良的人没能过上好的生活呢? 文革让知识分子受着精神的压迫,又让普通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呢?像老王这样的人,生活更好了还是更苦了?(从文本中探寻:载客三轮被取缔,老王失去了基本的经济。) 3、让我们
6、再次思考的愧怍吧,她觉得自己对老王不够好,不够关心,但是,再关心他,她能改变老王的生活吗?老王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最应愧怍的是——黑暗的社会。 4、总结文中“愧怍”的含义: (1)觉得自己对老王不够关心; (2)自身对这些社会现象无能为力而感到惭愧; (3)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所以,请学生体会,在愧怍之余会有什么样的希望呢? 明确: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大家都关心弱者,奉献爱心,创造和谐。 五、拓展延伸! 请看几幅展现弱势群体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的希冀依然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社会,请学生谈谈平日奉献爱心的举措,或发生在周围的事。 比较阅读屠格涅夫《乞丐》。 课
7、标要求“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从高处点拨、指引,让学生在品词品句读文中逐渐探索体悟文章的高度。我期望学生读书越读越敏锐,越读越丰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