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10877
大小:883.51 KB
页数:229页
时间:2018-11-07
《《私有化的局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私有化的局限译者序这是一本每一个关心改革过程中自身利益及公共利益的中国人都应该读的书。本书讨论的是全球范围内私有化的经验教训,虽然书中没有关于中国的案例,但里面讲的几乎每一件事都与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有关。众所周知,私有化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导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及其走向的一个重大现象。经过二三十年的实践,私有化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取得了非常不同的、有时甚至是截然对立的结果,及时回顾总结当代世界的这一段历史,找出其经验教训,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魏伯乐等三位教授主编的这本名为"私有化的局限"的著作是提交
2、给世界著名的思想库罗马俱乐部的报告。这份报告在大量实证案例的基础上对全球范围的私有化做了客观的批评性回顾总结,对我们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并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本书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讨论私有化的,"指的是通过减少或限制政府当局在使用社会资源、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中的职责来增加私营企业在这些事务中的职责的一切行为和倡议"(导言)。本书的立场观点非常鲜明:私有化是件好事,但有局限,推行私有化要趋利避害,避免好事过头。关于私有化的好处,人们已经说得够多了,特别是由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鼓吹和推崇,私有化能
3、提高效率,促进发展,增加财富,从而有助于消除贫穷和落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共识"。至于私有化有局限,推行私有化一旦越过了这一界限,就会走向反面,带来很多负面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就不像上述共识那样为人们所充分认识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有意无意地忽视私有化的局限,更加剧了人们对私有化理解的这种偏颇,并且已经在许多实践中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鉴于这种状况,本书的重点落在私有化的局限上,反复强调的是谨防极端。229那么,什么是私有化的局限呢?首先,从经济层面上看,私有化以提高经济效率为目的,公有企业私有化以后,经济效率可能提高了,但相应的社
4、会成本也增加了,有时甚至会大大超过企业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收益,比如就业歧视和失业的增加,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下降而价格却上升,等等。其次,从社会层面上看,私有化会加尉社会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的不安与动荡。再从政治层面上看,私有化会削弱政府及其维持社会公平的能力,由此也会侵蚀民主参与的重要地位。最后在文化层面上,私有化可能侵蚀普遍的文化价值观念,使其屈从于商业利益的需要。虽然私有化有上述的局限,但并不是所有的私有化都造成了同样严重的问题,导致了同样的消极后果。正如本书在导言中所说,并在全书反复强调的那
5、样,私有化的结果"因境而异"(contextspecific)。有成功的私有化,也有失败的私有化。同样内容、同样性质的私有化改革在甲地非常成功,在乙地却可能一败涂地。对私有化做抽象的学理讨论只会引发意识形态的论战,而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私有化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只有走出大学和研究所的书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决定私有化成败得失的具体原因和条件。正如本书导言中所说的:"因此将私有化或自由化结果置于特定背景下,而不是在普遍化基础上来对特定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不屑于在抽
6、象学理上做意识形态的论战,而是通过分析大量实证案例来为我们总结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并试图为我们提供一个可供实践的行动纲领。下面就是本书结论部分为我们列出的关于私有化经验教训的一份简要总结:私有化本身不是一个终点。私有化应被看作是提高效率的手段而不是削减或破坏政府地位的途径。在有些情形下,私有化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形下,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也许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我们主张对私有化的局限有一个健康的认识,而不是无条件地拥护或拒绝。为了使两方面都达到最好,我们需要强大的私营企业和能干的政府机构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协作。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可以
7、简要总结为:·逐步形成有效的治理、强有力的管制和监管制度。·不要对公共部门仍可以做的领域进行私有化。·决不要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进行私有化。·确保对监管体制的民主控制,并使政府能够在私有化遭到重大失败时撤销私有化。·壮大政府和私有部门之间的第三部门:即基佥会、慈善机构、市民社会。接着作者特别强调,实施私有化要因事、因地制宜,要有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要有强有力的完善程序。最后,作者还给出了一份推行私有化时应该遵循的行动清单:公共决策者总体上对整个社会负责,因此在与其私营部门的合作者订立协议的时候应坚持这一授权。出于这个目的,他们应该:·维持
8、或建立一个明确私营者必须达到的目标的可靠监管框架。·确保公平的、有意义的竞争,确保一个竞争性的、透明负责的投标过程。·用一种使市民或者有关国家、省市政府信服的方式对业绩进行监控。·必要时实施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