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05328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对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考 对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考 对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考 对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考现阶段,农村饮水水源大致包括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两类,其中前者有河流水、水库水、湖泊水、坑塘水、溪沟水,后者有潜水、承压水、泉水。黄土高原地区则通常把窑窖水作为饮用水源;在一些缺水地区还将降雨蓄积起来饮用。这些饮用水均存在严重的、潜在的安全隐患,急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强度、乡镇企业利用水资源的规模等不断扩大,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加上自
2、然条件以及滥施农药化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很多饮用水源被污染,水质超标情况严重,农村饮水安全及生态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从国家水利部的调查结果看,当下有超过3亿的农村居民面临饮水安全问题,氟、砷含量超标、苦咸水、血吸虫病等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站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角度,农村饮水的水质、水量以及方便程度等有待进一步改善[1]。全面实现宏伟的小康社会目标不但需要解决农村有水喝的问题,更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证农村饮水安全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二、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1)预防饮用水水源被污
3、染。 农村地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设置饮水水源保护区,并制定保护办法、实施保护措施。一是规范设置、管理饮水水源周边的排污渠道、排污口,针对可能影响水源质量的排污渠道、排污口要及时改道、迁移或加强防渗,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有效控制排污总量,达标排放;二是严禁高污染工业在农村饮水水源附近的发展,严禁在饮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围网、网箱等水产养殖活动,并禁止滥挖乱采;三是禁止工矿企业在农村水源附近堆放废料、废渣、废水等污染物,禁止堆放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聚集的污泥、工业垃圾等固体堆积物;四是在建设各类机井之前要落实科学论证工作,避免乱
4、打井超采地下水,避免地下不同含水层出现水质混合问题,从而预防饮水中的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 2)完善建立水质监测体系。 各地区应单独设置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并专门配备人员,依法管理农村饮水安全;设立水质检测中心,专门配备检验人员以及仪器设备,负责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的日常水质监测工作,定期检验农村饮水水源地、管网末梢水、出厂水等的水质,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高砷水、高氟水等水质问题则要即刻开展二次检测工作,确保农村饮水水质達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提出的要求;主动探索对农村供水安全有利的管理模式,或由供水公司直接管理村庄、用水户,
5、或建立并实施供水公司+乡镇水利机构+村水管员的模式,保证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要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就不能拍卖供水工程所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供水单位务必要严格执行供水许可制度,且供水单位要针对新建的供水工程,依法向卫生部门申请卫生许可,取得卫生许可证之后才能供水,已经建成但未满足卫生许可标准的供水单位必须按照标准的要求加以整改,保证其所供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为供水单位办理卫生许可证,切实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3)强化农村饮水工程管理。 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由于各
6、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单一的管理模式无法被简单套用,所以须遵守分类管理原则,依据当地农村饮水工程的投资主体、规模、工程性质等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但不管是采用哪一种管理模式,均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责任,真正做到建管分离;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重点建设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创新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运行机制,确保饮水工程良性运行,保证收益,保证饮水工程设施不断产生效益[2]。在企业管理上要求农村供水企业不断强化内部的经营与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人员培训;在财务管理上则要科学计
7、算成本、盈利,充分考虑农民承受水价的实际能力,科学制定农村供水价格,并加大收缴水费的力度,进一步规范用水计量;在水质管理上要完善建立水厂质量管理体系,保障饮水的安全与质量。 4)鼓励村民主动参与管理。 加强村民自治是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点之一,所以须建立饮水安全需求,建设基层民主制度,促使村民针对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主动发表意见,获得投票选择饮水安全保护管理措施的权力。坚持实施一事一议制度,促使农民间接或直接发表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看法;针对跨区域的大型农村饮水工程,则要由农民选举代表进行协调,及时通报协调情况,如有必要可实施专家听证制
8、度,由地方人大表决决定。鼓励农民管理饮水安全的群众参与式管理已经实施多年,改变过去那种单向的、由上而下的决策模式,使决策自下而上,在增强水利部门行政能力的同时促进双向沟通,化解潜在矛盾,减少民怨,不断提高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