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05283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坚守在如皋幼教的土地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坚守在如皋幼教的土地上 逝去的岁月是难忘的,它深埋在我心底。记得,1960年8月,我从南京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带着诗一般的梦想,像一只快活的小鸟飞到如皋。先分配到江苏省如皋师范幼师班任班主任,兼授普师班俄语。1961年幼师班解散,调至如皋城南中学授俄语,后因严重哮喘。1963年8月调至如城中心小学――安定小学,任幼教辅导员,从此踏上了民办幼教之路,一路走来,留下了探索前行的足迹。 第一步:我和23位民办幼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幼教之路,第一步所面对的是22名家庭妇女和一个中年男士。他们大都是1956年左右,在如城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私人兴办了幼儿班。
2、这些幼儿班分散在如城镇东西南北各个角的民房中,规模都很小,有两个幼儿班进出要经过一个厕所的小巷,被称为“厕所幼儿园”。幼儿班里所有的设备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方凳和小凳。23位教师。12位是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9个20岁以上的已婚妇女,只有一个18岁的姑娘,文化程度除个别是初中,其余均为初小和小学。没有教学用书,没有教材。真是一穷二白。面对这样一支队伍,我该怎么办?我的路该如何走?高深的幼教理论用不上。当时我25岁,还未结婚。我把年长的视为长辈,年轻的视为姐妹,为了一千多个可爱的孩子。为了不辜负我学了七年的幼儿教育(三年幼师、四年本科)。面对现实,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
3、则,艰难地向前爬行。7 其一:教孩子什么,教师就先学什么。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原则。 爱听故事、喜欢儿歌是幼儿的天性,而“语言”又是各科的基础,也是启蒙教育的根基。因此。我从儿歌、故事入手,把1958年在南师下农村所编的教材全部用上。并到新华书店翻找经典的儿歌、故事。然后学习刻蜡纸、油印材料。我是四川人。有不少语音毛病,例如“n、l”不分,翘舌音拿不准等。为此,我开始读字典,查一个字,学一个字的发音。为了教好、说好普通话,我不学如皋话。60年代初,如皋说普通话的人不多。因此,我到商店买东西,经常有营业员以为我装腔作势,卖弄洋腔洋调,给我白眼和冷漠。但为了孩子,为了我的
4、23位老师,为了我所挚爱的幼儿教育,我依然坚持学好、说好普通话。 当时。每周二、四下午放学后是业务学习,我把印好的教材和一周的教学内容发给大家。然后一起学拼音、念儿歌、讲故事、学唱歌、跳舞、做律动。再用大白话讲解幼儿好动、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并示范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法,以及如何训练孩子的眼睛、耳朵,教他们会看、会听、会说的感官训练法和儿歌、故事表演法等。每次学习。大家兴趣盎然,在唱唱跳跳、说说动动中学,既有实用性,又有针对性,更有效益性。大家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此时的我,生起一种思念感恩之情:是南师舞蹈队、南京大学生合唱团,四年的班级文娱委员培养了我、锻炼
5、了我,让我成为“多才多艺的小邦惠”。正是这些才能,帮助我胜任辅导工作,否则只会一些幼教理论,将束手无策。由此,让我悟出,作为一个幼教人,应该是一个一专多能的“T”型人才。 其二:迈开双脚,走进孩子天地,深入教学实践。7 我不喜欢坐小学的办公室,每天上午就是到各园、各班。不会骑自行车,双脚就是最方便的车。清晨与孩子们在不大的天井里跳绳、跳房子、跳牛皮筋,用收集的冰棒棍、火柴盒拼图、搭房子。课间让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丢手绢”等民间游戏,在游戏中让教师们慢慢懂得“游戏是孩子的生命,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这些教师大多做了母亲,有颗自然的“
6、爱心”,经常给孩子擦鼻涕、揩屁股、梳头发、剪指甲,不嫌脏和累。他们一旦明白了游戏的重要,就会动脑筋想办法:收集各种自然物的种子,给孩子穿珠;收集各种大小盒子当积木;用蛋壳做不倒翁;他们手巧,做各种布娃娃,让孩子们玩“家家”游戏……孩子们自由操作这些简易的玩具,玩出智慧,玩出那个年代的童心快乐。 在走进孩子活动天地的同时,我还走进课堂、走近教师。教师和孩子们都不怕我听课,还欢迎我到课堂。因为我常常听课再亲自上课,作现场示范。因为我能抓住孩子的眼球,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思维。孩子们喜欢我上课,我也乐于亲近孩子。在上课的实践中获得许多亲知、真知。让辅导由感性到理性。再
7、让理性指导实践,使辅导深深扎根在平民的土壤上。 没有教材,哪儿去找?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就是最具体、最直观、最生动的取之不尽的活教材。各科教学内容均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中心,无意地实施着“单元教学”7。在各个季节里,让教师带领孩子到郊区田野,漫步在田埂上,看看说说。指指画画金黄的菜花、像蝴蝶一样的蚕豆花、风中跳舞的麦穗,学习拔萝卜、摘花生、拾麦穗,充分领悟大自然这本充满色、香、味的鲜活生命的无字书。 其三:让他们抬起头,争取美好的未来。 当时的这些民办幼儿园经费是自收自支。1963年每个幼儿每年1元钱学费,三角杂费,幼儿的大小便也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