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文学为志业”

对于“以文学为志业”

ID:23391378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对于“以文学为志业”_第1页
对于“以文学为志业”_第2页
对于“以文学为志业”_第3页
对于“以文学为志业”_第4页
对于“以文学为志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以文学为志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以文学为志业”对于“以文学为志业”导读:相遇”,让我将这种欣喜与感动具体化、深刻化。  与宗璞的“相遇”仅仅是一篇散文,或者说是一句话。“若能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点抉择的力量,或仅只减少些许抉择时的痛苦,我便心安。”我忘了看到这句话时的具体天气,但我却确定且毫不夸张地说,好像真的“整个世界亮起来了”。从那以后,我对“文学”再也没有了丝毫这个标题是我的导师杨庆祥先生在《南方文坛》“80后学者三人谈”专栏中使用的,在此斗胆借用,聊表自己对于文学的粗浅理解。  生于1990年1月,作为第一批90后的我,时常看到诸多对于我们这代人的“评价”,一如对当年的80后。但也正如如今成

2、为社会各阶层“新生中坚力量”的80后,无论评价几何,我们还是在“阳光和雨露”中跌跌撞撞地成长起来,继续读书或初入社会,带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格和心“以文学为志业”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智。而对于“文学”这一经历时代考验与含义变迁的词,我总觉得有些“不得不说”的个人感受。语文课本  2008年,我在江苏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分数高出本一录取分数线13分,不上不下,不高不低,上不了一流大学,上二流大学又有些不甘。受益于江苏省的出分后报考、平行志愿政策,我在第一第二志愿均未录取之后依然没有滑档,被南京一所财经高校的经济学专业录取。虽不是自己最初的梦想,但好歹是本一批次,作为自小学习成绩

3、就一直名列前茅的自己来说,内心基本的虚荣心被满足后才开始明白,这个本用来保底的第三志愿院校,便这样成为我之后四年的所在,根据学校名称选择的经济学专业也就成为我终身无法摆脱的第一学历标签。  四年中,对所学专业兴趣的缺乏让我苦恼不堪,自小养成的好胜心理又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往下学,竟也年年不落地拿了奖学金。每每看着还算不错的成绩单,便会在心里想着,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或许这就是该热爱和从事的事业,只是内心无法克制地想念一门名叫“语文”的课程。  总是想起小学时候的暑假,因为家在农村,没有兴趣班也没有游乐场,常常是自己一个人呆在屋里看书。儿童的天性总是喜爱故事的,家里又总是缺少花花绿绿

4、的课外书,于是语文课本成为唯一的消遣,那里的故事总是简短,也总是教人道理,却让我爱不释手。自己的语文课本看完了就去哥哥姐姐的书包里拿他们的,他们的也看完了就去装着乱七八糟的箱子里柜子里找,偶尔就能翻出一两本他们用过的语文书,或者是“作文选”之类。“作文选”是那个年代小学生特有的书籍,每次作文课会拿出来抄一段,平日里又扔在一边,这都成了我的“宝贝”,我常常被里面的作文吸引,在角落里一坐就是半天。印象中总是夏日漫长的午后,整个村庄好像都在睡午觉,我缩在自己小床的一角,捧着一本小书,一行一行,一遍一遍地读那几本书,伴随着家人均匀的鼾声。有时也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读后感”,先是学校老师要求的

5、那种“标准格式”,再后来就是自己随便的“写写画画”,不知不觉间竟也积攒了十来本。  我不知道儿时的这段“读语文课本”的经历是不是为自己后来对“文学”的痴迷有影响,但起码那段时间,我是满足而快乐的。日记  从小就有记日记的习惯,从小学一年级用拼音替代不会写的字,到今天随手在写下几句不成诗的“诗”,我的日记陪伴我走过了所有求学生活;从“热火朝天”的大扫除描写到青春期的第一次悸动,我的日记见证我所有的成长。然而它最重要的功能,或许在于对自己一些想法与感受的记录。学前班的小红花,小学的黑板报,中学的艰难岁月,大学的迷茫时光,对父母的矛盾心理,对社会黑暗的义愤填膺,对一本书一部电影的感动,日记

6、给了我一个发泄的渠道,也给了我一口汲取清泉的古井。我在这里对着纸笔倾诉,也在这里获取挫折中奋起的力量。  日记培养了我书写与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培养了我最初的对于文字的感情。经典名著  初三那年,学校对面开了一家小书店,老板正是我们的师母,于是我们成了可以免费看书的一帮顾客。也是在那里,我读到一套“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第一次读到《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大作品”,也第一次知道“文学”原来不是语文课本,不是日记。  我对这个小书店如痴如醉,对这里为数不多的几个书架恋恋不舍。在这些书里,我看到了这个小镇之外的世界,甚至看到了这个国家之外的世界,看到了自己所处环境的狭小,看到了自己

7、“思想所及”的浅薄。  文学(如果这个时候我知道了什么是文学的话),或者经典名著,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门。从那年开始,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上学,父母所谓的“出息”是什么含义。宗璞  高中三年,挣扎在祖国应试教育课堂上,百般煎熬,万般忍耐。偶尔偷闲读一段“经典名著”,每晚洋洋洒洒写一篇“日记”,还有每天最轻松惬意的“语文课”,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生命早期自认为的与“文学”有关的三个媒介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安慰。  2008年,一场略带遗憾的高考将我送入财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