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教育功能浅议

比喻的教育功能浅议

ID:23387822

大小:72.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比喻的教育功能浅议_第1页
比喻的教育功能浅议_第2页
比喻的教育功能浅议_第3页
比喻的教育功能浅议_第4页
比喻的教育功能浅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喻的教育功能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比喻的教育功能浅议[摘要]自西方思想家毕达哥拉斯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知识理性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漠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不可言说性。比喻在表达非理性因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比喻非但是一种辞格,还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关键词]知识理性;比喻;教育智慧、问题的提出人们对于教育的一般认识便是狭义的教育概念,即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又以学科为主的知识教育为重点。回顾历史,不论是作为西方教育学母体的西方哲学还是教育学本身从一开始就有知识论的倾向。希腊人向来就热情地追求知识理性。自知识理性的奠基人毕达哥拉斯以降,西方历史

2、上各时期都不乏思想家对理性和知识给予礼赞、诠释和发展。而“知识理性主要是就认知层面上的确定性、明晰性和可言说性而言的”[参考文献:高秉江.毕达哥拉斯对西方知识理性的奠基作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9)Jo所谓确定性是指无误差的、无疑惑的。如:为大家公认的并被实践检验的公理等知识即是确定性的。明晰性是指清晰明了并可被分析的。而最关键的是第三点即可言说性。可言说性是指可以用语言、动作行为等方式表达或传达的。如果知识失去了可言说性就失去了可传递性。这样以来教育的三要素之中便失去了教育内容而只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了。不言自明,离开了教育内容余

3、下的这两个要素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恰恰与西方知识理性所倡导的以上三性相反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庄子认为可言说的、明晰的、确定性的知识属于形而下的器,而非为圣人所尊崇的形而上的道。庄子的这一观点在他的作品《庄子》(又称《南华经》)中可窥一斑。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己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4、,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庄子?天道》这则短文向我们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观点:有一种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凡是可言传的只不过是前人留下的糟粕而已。有人可能会质疑难道我们在课堂所学的全是糟粕吗?学校岂不是变成专门传递糟粕的所在吗?其实这是对庄子的误读。他的这一观点是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一哲学前提下提出的。在庄子看来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言传的,除此而外的不过是“器”,即他所说的糟粕罢了

5、。历史和事实已经证明在庄子眼里被视为“糟粕”的知识理性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容质疑的。知识理性在将人类由蒙昧引向文明,摆脱封建和宗教迫害与束缚,迈向现代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基于此原因,理性知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最终占据了独尊的地位。于是人们开始漠视庄子在《天道》篇中提出的“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的”非理性因素。也就是后现代主义者所关注的:幻想、感觉、情绪、超感觉的事物、神圣的事物、奇特的事物等。非理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指“以表现和实现主体的内部状况与欲求等为主要功能,直接参与认识意向活动的心理形式,如意志、信

6、念、信仰、情感、动机、习惯、欲望、本能的反映等”。[王勤.非理性的价值及其引导[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1999.]这种表现主体内部状况和欲求的心理活动是很难以“确定的、明晰的”形式言说的。那么面对非理性的因素人类便束手无策了吗?真的只能像庄子笔下的轮扁一样因为不能将“此中有真意的”精华部分传递给下一代而哀叹吗?对此,中国的先哲们早已在中国古老的哲学典籍《周易》中提出了“以象告”的思想。也就是把老子所认为的不可言说的道以象的形式“言说”出来。这里的象是个内涵极丰富的概念。清代王夫之认为:天下无象外之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文,宇宙间所存的一

7、切客观存在都被涵盖到象的内涵之中。那么客观存在的象是怎么样将不可言说的道传递到人的主观认识中去的呢?这一过程又是依靠什么方法或媒介来实现的呢?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和媒介便是比喻。二、比喻的教育功能比喻亦称譬喻,俗称打比方。我们对于比喻的一般理解是把它视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格。这里要讨论的是广义的比喻。也就是以象喻义。这个象就是上文讨论过的涵盖天地人三才的概念。比喻的三要素为: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所谓比喻词就是我们常见的诸如“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

8、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卡勒定义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将比喻提升到认识论层面加以讨论。以象喻义最终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