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ID:23386678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中英《南京条约》_第1页
中英《南京条约》_第2页
中英《南京条约》_第3页
中英《南京条约》_第4页
中英《南京条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英《南京条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英《南京条约》  中图分类号:K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4-0068-01  近代民族国家,即所谓传统的主权国家,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当宗教神权的外衣再也裹不住民众要求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时,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主体的近代国际秩序取代中世纪割据混战的无序状态也就成为欧洲近代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即一、“领土原则”;二、“主权原则”;三、“合法性原则”。以上述诸原则为基础,《威斯特伐利亚合约》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并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格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然而,威斯

2、特伐利亚体系所界定的国际秩序从其确立之初就存在着国家主权原则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只有在所谓的“欧洲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才有对领土与主权的尊重,才有国家作为国际法行为主体所享有的合法性。而对于欧洲之外的地区,欧洲国家则否定其享有等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平等主权国家地位,因而通常采取殖民与半殖民的手段加以侵略、征服或占有。这种依照地理范围的界定而对欧洲范围内、外国家采取双重标准的本身,即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尽管追求欧洲内部国家间主权的相互平等和力求维持与欧洲外部国家间的殖民、半殖民关系,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体系,二者却在

3、维护欧洲“国家团体”5利益这一共同目标的指导下,密切的统一共存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中。而在这一矛盾制度的框架下所制订国际法体系则必然在相当大程度上包容甚至支持欧洲的殖民扩张,并为其提供一系列的法律手段,以使殖民征服变得合法化、制度化。  当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定的近代欧洲国际秩序日益为西方世界所遵循和推广时,东亚地区依旧按照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体制运行着。因此,当近代欧洲诸国陆续踏上中国的土地时,清朝统治者无一例外的将其纳入“贡使”之列。诚如马士所述:“在中国人看来,使臣前来时为了朝贺和进贡的”,“中国只是同各藩属国以

4、及恭顺的接受它的法令从事贸易的族类发生过关系”。但是,这种按照“中华中心论”所展开的东方式思维定势,在遵循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行事的西方人那里显然是无法达成共识的。所以,当英国人在坚船利炮的护卫下又足够的能力迫使清朝统治者与之订立和约时,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中寻找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本国利益的契合点并依此制订条款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了。  一方面,依据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英国迫切要求清政府承认其国家和民族的平等地位,并以条约的形式加以法律上的认定。“确认英、中两国以及它们的官吏和代表身份上的平等,是当中主要的,并且几乎是唯一的一点。所

5、以条约就被写成这样的形式并且还包括有这样的规定,以便把英国撤出进贡国之列并且把英国君主和她的官员置放在同中国君主和官员互相平等的地位之上。”这在中、英文本的行文和内容中具体表现为,形式上:  一、相对应的国名互称为“大”,即“大清”对应“大英”,以“单抬”形式录入中文文本。相对应的君主名互称为“大”,即“大皇帝”对应“5大英君主”,在中文文本中具有同等尊严地位,以“双抬”形式录入。英文文本以“HerMajestytheQueenoftheUnitedKingdom”与“HisMajestytheEmperorofChina”相

6、互对应。记录顺序,中文文本“大清”“大皇帝”居前,“大英君主”在后,英文文本反之。  二、关于双方全权代表的签名次序,中文文本中方代表居前,英方代表在后。英文文本反之。  内容上:  三、条约第一款规定:双方侨民在彼此的国家中享有生命和财产的充分安全。中文行文为“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英文行文为“enjoyfullsecurityandprotectionfortheirpersonsandproperty”.  四、条约第二款规定:以后中国官方处理与英方的贸易关系必须通过英方的领事,领事将成为中国官方与英国商人的沟通中介(

7、themediumofcommunicationbetweentheChineseAuthoritiesandthesaidmerchants),中方再无权直接监管英国商人的行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规定,英国使自己不再被视为传统朝贡关系体制下的藩属国,并且开始以欧洲列强的姿态在近代欧洲国际秩序的平台上与中国的清王朝平起平坐的打交道了。  另一方面,依据国家主权的、平等原则适用范围的有限性,英国人显然将中国视为可以侵略、征服或占有的“非欧洲文明”国家。因此,竭力通过不平等条款最大限度的攫取侵略利益。这种强迫的意味在中国行文中

8、表现的不甚明显。但是,在相应的英文行文中,战胜国恃强凌弱的口吻和语气则是显而易见的。5  一、条约第三款,也是条约中最具侵略意味的一款规定:割让香港岛。将本国的领土让与他国永久所有,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与不容侵犯自此不复存在。而那些妄自尊大的清朝大员们竟恬不知耻的讲中文文本拟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