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84175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我上学了》教材分析如果说改革开放使中国迈入新时代的春天,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会把传统教育带进知识社会的春天。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宄、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育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单元《我上学了》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本册书共四个单元,每课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五彩缤纷的画面配以少量的文字,采用的是儿童的语言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贝贝”小兔伴随“我”一起学习,成为学生的亲密的伙伴。《我上学
2、了》是本书的起始单元,本单元的学习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兴趣,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帮助刚入学的新生实现从幼儿园至小学的角色转换,从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向学校生活的平稳过渡。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从学生“我”的视角出发,以与其密切相关的小书包、校园环境、新老师、新朋友、校园铃声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人员已经发生了变化,意识到每天当自己背上小书包走进学校时,自己长大了,己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小学生了。上学后,将学到许多本领和知识,还能结识许多新老师、新同学,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啊。本单元重点是进行入学初的健康心理辅导,让学生在观察交流等活动中,
3、尽快熟悉学校生活,适应新的环境,以愉快的心情、充沛的精力、百倍的信心迎接新的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感受自己在成长中的变化,愉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向往做个好学生。熟悉学校环境,初步了解学校设施的功能,体会社会对儿童的关爱。熟悉任课老师和班级同学,喜欢和他们交往。了解学校生活的规则和纪律,能自觉遵守;注意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本单元就呈现方式看,包括三个层次:单元题,反映的是生活的一个侧面;课题,即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讨的话题;每个课题下又以主题词的形式,呈现了多个小话题。本单元《我上学了》包括五个主题:(1)我背上了新书包;(2)我们的校园;(3)新朋友新伙伴;(4)校园铃声;
4、(5)平安回家。通过一个个话题展开学习主题,以话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研讨,进行自主学习,围绕生活的一个方面,呈现多个话题,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体验和探究。话题的选择,首先源于儿童的生活,是儿童在他们的生活中感兴趣的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其次,是儿童感到有用的,能够满足儿童成长中的需要,使学生学到的是对生活有意义的东西;第三,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又是学生现有水平和现有条件能够完成的。单元题头画是一幅富有卡通色彩的、充满动态的插图,所配儿歌是一首传统的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小兔贝贝这一学生喜欢的童话形象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进行表扬批评,是学生心目中的
5、老师兼朋友。以自我介绍和游戏的形式,熟悉老师和同学,进行人际交往和合群能力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在新的环境更好的生活。以学校铃声为背景,让学生从学校铃声中体会到学校生活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序进行的。“铃声就是命令”指导着全校师生的教学活动。一年级学生大多由家长接送,他们的交通意识较淡薄,对于交通标志、交通规则也知道不多。而每天上学、放学他们又必然要与交通打交道。孩子平安上学、平安回家是家长的心愿。本课以放学铃响与前课《校园铃声》衔接,重点进行安全生活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教材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使教材
6、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性教科书体系。另一方面,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体现了开放性,教材重视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体现新的教材观,教材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而是和儿童对话的文本,是和儿童进行平等交流的朋友。教材中的人物就是儿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教材中所反映的生活就是儿童置身其中的现实的生活。教材的形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材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教本”,而是引导儿童思考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是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的手段。其次,体现新的德育观
7、。由以往注重道德观点的讲解和道德规范的掌握,到强调形成一些基本的待人处世的观念,道德感受力的提高和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培养;由以往道德教育追求完美的、理想化的道德生活,到强调教育的真实性。呈现真实的生活,反映儿童真实的心理感受,提出适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行为要求,给儿童以切切实实的生活和道德指导;由以往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重在得出道德结论,到给学生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取向,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第三,体现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教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